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部分 (第1/4页)

千顷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引子

起先,滨海的“翰林路”不是这名字,别人都叫它陈家巷。

陈家原是扬州城里的小盐商,乾隆爷六下江南时,为修行宫接驾,还捐过几千两银子。后来携裹细软沿大运河北上,盘下一处破旧宅院,重新整饬,改行做了绸缎生意。买卖越来越兴旺,鼎盛时连宅院带铺面整整占据一条街。陈家巷就是那时有的。

至于为什么又和“翰林”扯上关系,有个传说:按老辈人的说法,后来陈家之所以发生那些波折,完全是门口有棵槐树的缘故。

据说道光年间五塔寺的和尚路过,观测风水时,一眼瞥见了陈家院墙外的那棵百年老槐,不由脱口叫出声儿来,当下数着念珠连连点头:“阿弥佗佛,善哉!善哉!”

碰巧陈家少爷出门儿,见和尚目不转睛,神情恍惚,便站到他身后抬脸向上瞧。只听和尚自言自语:“时近隆冬,龙槐发芽,真异象也。”陈少爷顺着和尚的视线望去,隐约发觉在高处的枝条上有绿影儿晃动。这和尚一面掐着指头,一面轻声叹道:“十月十五合当贵人出世。向阳人家,翰林府弟,月满则亏,日中则移。施主,诸事随缘呵。”说完深施一礼,双手合什,飘然而去。

不久,陈少奶奶喜结珠胎,待到菊花开过,向来人丁单薄的陈家喜添一子。陈少爷猛然想起和尚的话,便对家里人说:“去年有个和尚在咱家门前掐算过,说这孩子十月十五的生辰,还念叨什么月亮圆了,少奶奶是在子时临盆,真的都很应验。”当下把经过重新讲述一遍,阖家上下无不称奇。陈家老爷拄着拐杖笑道:“祖上积德,我们跟着沾了福气。既是高人点化,孩子的乳名就叫满月好了。”

果不其然,陈满月天生聪慧绝伦:三岁习字,五岁通读《论语》,出口成诵,过目不忘,乡人誉为神童。二十岁那年,他考中进士,骑着高头大马披红游街,成为城中佳话。之后陈满月入朝为官。

从此,陈家巷改称翰林街。

转眼,陈满月年过花甲。因三朝原老,桃李天下,官升侍读学士,食俸禄二品,成为恪守祖训家法的领军人物。不料陈翰林德高望重,却应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老话──被一干洋务派新贵联名弹劾,声言陈氏与数件贿案皆有关连,“论罪当诛”,折子上边写得有凭有据,更有不少闲人捕风捉影,旁敲侧击,一时朝野惊动。所幸大清国此际已然内忧外患,纲纪日驰,兼之数位至交重臣纷纷出面,极力维护,西太后权衡再三,只得从轻发落,将其削职为民。有人说,陈满月唯恐天威难测,出城门后独自一人径直奔往扬州老宅;还有人说,陈满月剃度出家,做了五塔寺那个老和尚的徒弟。

当天晚上,陈家老小慌慌张张搬回滨海,家什器皿扔得倒处都是。

平津战役,国民党四十二军进驻滨海,在陈宅设立师部。解放军摧枯拉朽一路打来,势如破竹,炮火猛烈。双方乍一交手,国民党师长便被炸成重伤,余部仅仅坚持一天,便作鸟兽散。溃逃时,差点儿将老槐树砍掉做成担架。翰林街瓦砾残垣,荒凉寂静。

时光茬然,上世纪六十年代备战备荒,举国上下兴建三线工厂,翰林街一座座烟囱和厂房拔地而起,最终成为柏油路指示牌上的一个地名儿:“翰林路”。

眼下,滨海进行产业升级,市容改造如火如荼。一家房地产公司斥资,在这地块儿盖起了高档小区。听说因为暖冬,那棵槐树开工不久就抽了新枝,绿莹莹的,满树都是嫩芽儿。

(一)离职

清晨。

林枫办理完离职交接。班台旁,竖立着拉杆箱,里面有几件换洗衣服、几本书和一本加拿大户照。他眺望窗外熟悉的滨海,眺望翰林路上的“时代尚品”,感情复杂。

律师掏出几份文件:“吕梁董事长的意思是让您签一份托管协议,股票由集团托管,再定期把红利打到您的帐上——这一份是董事会决议,这一份是以您的名义在香港开户的相关资料,这一份是托管合同,每一样只有您签了字才能生效。”

林枫没回头,淡淡道:“我还要赶飞机……前几天和吕董谈过,我希望把我的股份全部转让给吕佳佳。”

“林总,公司刚上市,五百万股的股份毕竟不是小数目,过户必须走程序。还要征求有关部门与大股东意见,光公证这一项也得好几天时间,我怕来不及。”律师沉吟着:“再说……这是吕梁董事长在病床上交待我的。他讲只有办妥了一切,他才会安心开刀。”

办公室里只有空调的轻微响动,两人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

《别了温哥华李小冉》 第1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