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90部分 (第1/4页)

津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欠氪遄钣判愕难��!�

漫长而短暂的三天过去,教学基本上走上正规。在备课会结束后,杜笑白并没有回到房间就寝,而是一个人来到学堂,在那学堂南面的两方池塘旁边坐下,看着当空的一轮皓月,池塘荷叶、荷花在如水的月光映照下,有种夺人魂魄的美。杜笑白摇晃着脑袋,到自己,他仍有一种置身于梦幻的感觉。

桃源一般的世界,是他心灵中深深渴慕的。杜笑白没想到地球上真的有这样的地方!他杜笑白现在就在这里,就呼吸着这里的空气,感受着这里的文化氛围,一切都是那么古典而浪漫,一切都是那么安详而自得,这样的地方,实在是呆上一辈子,一万万辈子,也是愿意的。

杜笑白看到冯村人耕种的场面,前面呼着牛,人则在后面手执一书,津津有味地看着;牛不听话,则一声清越的长吟喊出,山谷回荡。杜笑白也爱书啊,爱得发痴,他去参观冯村的藏书阁,天!那是一个无以伦比的宝库,是他穷尽一生也无法研究完的。

杜笑白心头渐渐浮现一个念头,那就是在冯村常住下去。是的,他马上要毕业了,毕业了就可来到冯村,而且,这里的女孩,几乎个个都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在情感上木讷的自己,在这里,无须经过外界那么繁杂的恋爱步骤和心理折磨,就可以收获一份稍显得平淡但却隽永的感情,在这里,不是奢望啊。

可是,杜笑白不能这样做!除林晓之外,他是五人当中唯一出自农村的。为了让他完成学业,父母在家已债台高筑。杜笑白毕业后就要工作,就要还帐的,这是他必担当起来的责任,无可逃避。

杜笑白叹了一口气,望着池塘中自由自在游动的鱼,看来只能先到社会上找一工作,等两三年后还了债就来冯村过日子,安定下来再想办法把父母接过来,这里实在是长寿之地。杜笑白想起父亲在田里挥着鞭子赶着牛走沉重的背影,忍不住又叹了一口气。

“杜笑白,叹什么气?”

是老大的声音响起,和着荷花的香味。

从二○○七年的六月开始,楚大校长周全顶着压力,排除异议,全力以赴进行筹建汉学院的工作。靠他个人的“面子”,国家教育部门在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到教学人员都还不明确的情况下,破例允许他们在当年就招生。

于是,暑假期间,校长周全的工作有两个重点:一个重点是是抓紧为汉学院进行海内外的招聘世界一流的汉学专家,为此他广发邀请,并到国内一些大学及研究机构以个人关系去挖人才;另一个重点,他积极和国外著名汉学研究机构、博物馆联系,积极开展世界汉学电子馆的筹建工作,他的目标是让全世界的汉学家共享资源,在研究能在同一起跑线上。这两个重点工作,让周全以及他的智囊团,没有片刻的休息。

七月六号,校长周全从北京刚刚飞回楚天,校长办公室工作人员照例交给他这些天来世界各地寄来的一些信和资料。

在办公室里,周全粗略翻了一下,其中一位刚刚从楚大毕业的学生写的致校长信引起了他的注意。

尊敬的周校长:

您好!

我是一名来自……贫困山区的大学生。我学的是生物专业,可我热爱着文学。但没有办法,人人都说二十二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这个专业能让我找到好工作,能让我迅速地还掉家里的债务。我现在毕业了,在临走之前,我不得不向您写这一封信,告诉您这大学四年来我每一天都是在煎熬中度过。

………

周全看完这一万多字的长信,良久不作声。

忽然,他拿起钢笔在他的工作日记本上疾书道:

一直以来,高我们等教育部门及大学,对贫困大学生关注力度十分不够,在有些院校,贷学、助学机制形同虚设;而有的虽然正常运转,但从校方到社会,都具有强烈施与意味!我们必须要清楚认识到:教育的不公和部分地区的贫穷问题,并非是这些贫困生及其家庭成员主观所致,而是客观及历史原因造成,国家及社会的公益力量,有责任、有义务对贫苦家庭及贫困大学生进行扶助!是义务,绝不是施与!

长期以来,一个更深层次的教育不公问题不为人知,那就是贫困大学生与家境富有的大学相比,在择业上缺乏多项选择,他们几乎是单选!

贫困大学生他们在校所学的专业,以及毕业所从事的工作往往集中在财经、法律、计算机、生物、医学等热门专业及应用型专业,因为他们有着强烈迅速改变家庭困境的愿望,而这有可能牺牲他们的兴趣、爱好、牺牲

《大学之道注释》 第90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