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86部分 (第1/4页)

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朝鲜吃了这个闷亏自然不甘心,于是向大明哭诉,请求宗主国主持正义。

原来历史上地永乐大帝并没有为此而惩罚猛哥帖木耳,但朱棣却犹豫了很久。

猛哥帖木耳地所做所为其实还是很合朱棣心意的,但朱棣对猛哥帖木耳却存在一个心结—朱棣颇想对猛哥帖木耳下黑手,免得两百年后他地子孙屠戮大明子民。从小心驶得万年船的角度考虑,朱对干掉猛哥帖木耳有着很强烈地兴趣。但犹豫良久,朱却最终放弃了这个念头。毕竟,经过了朱一系列地改革后,两百年后大明应该仍然处于蓬勃上升阶段,区区一个小土酋,那还不是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受大明册封的有邑贵族,自发攻击大明周围并未彻底臣服势力的行为,在朱棣看来应该值得鼓励。朝鲜索来恭顺不假,可是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时,以明朝与朝鲜如今的这种关系来看,其控制程度显然

。要知道,朝鲜境内某些对工业发展很重要的矿产富的—所谓匹夫无罪,怀壁其罪是也!

真实的历史上,朝鲜开国国王李成桂以前是高句丽国王的部将。高句丽国王辛隅向朱元璋索要领土而被拒绝,于是辛隅发了疯似的调集全国各道地军队,一共凑出不到四万的军队去攻打明朝。当时辽东正值燕王镇守,而这支明军不久前刚刚打败了纳哈出的二十万元军,两边力量一对比,这岂不是以卵击石?高句丽国王辛隅发了疯,可李成桂却没疯。和明朝做对是送死,不与明军交战呢,偏偏上面还有个国王压着。李成桂一咬牙,干脆造反了——于是延续了五六百年的朝鲜李氏王朝自此诞生。

登基之初,朱棣曾经异想天开地派遣锦衣卫探查过江湖上是否有盈散花这号人物。根据《翻云覆雨》里面的内容,那盈散花似是高句丽君王的后代。盈散花尽管名声非常不好,却也上了江湖十大美女排行榜,显见其姿色非常值得期待。她出场的时间是朱元璋死的那一年,至今不过四年而已。若是能够征服盈散花,显然是件公私两便的事情。于私自不去说,于公嘛,将来若是与盈散花生出儿子,那便扶持此子去做朝鲜国王——此子有高句丽上代国王地血脉,自然可以事半功倍。

只可惜,锦衣卫忙了个脚朝天也没能发现和条件吻合的目标,朱只得索然放弃这个计划。

派遣大军征服朝鲜显然太过劳民伤财,而辽东有邑贵族自发地侵扰朝鲜,却不会额外花费中央朝廷一文钱。如果朱默许甚至暗中鼓励这种行为,或许不堪骚扰的朝鲜会最终加入大明帝国的有邑贵族体系之中,进而使得朝鲜成为大明版图的一部分。即便短期内朝鲜李氏宁愿承受这种痛苦也不屈服,那么辽东有邑贵族不时抄掠至少可以补充一下辽东紧缺的劳动力——反正朝鲜李氏懦弱得要命,没胆子反过来入侵辽东。

所以,以朝鲜使臣告状为由去找猛哥帖木耳的麻烦显然不合适。想找别的理由,偏偏猛哥帖木耳又异常恭顺。作为一名有邑贵族,猛哥帖木耳没有任何造反的企图;及时缴纳赋税;将继承人送往番学就读;而且还是最早割发明志的女直人之一——如果硬是要在鸡蛋里面挑骨头,造成蒙古人和女直人对中央产生疑虑反而不美。

最终,朱只能以小不忍则乱大谋来安慰自己,将干掉猛哥帖木耳地念头悄悄压在心底深处。

朱棣是这样回复朝鲜使者的。

“按大明律法,有邑贵族只要遵守大明的法律,朕也不能无缘无故对有邑贵族进行处罚。至于你说猛哥帖木耳抄掠朝鲜之事……”朱顿了顿,说道:“猛哥帖木耳是朕地直属封臣,而朝鲜却只是大明的藩属之国,所谓疏不间亲,你这种一面之辞朕自然不能轻信。

这样吧,待朕有空了,且查一查有没有这回事。”

朝鲜地那位使臣姓李,名宗盛,是朝鲜的王族。李宗盛颇有胆色,居然质问明朝皇帝:“既然皇帝陛下无暇处理此事,可否由我国自行处理?”

对于这句话中地语言陷阱,朱棣自然心知肚明。朱棣无所谓地回答说:“朝鲜国王如今并非我朝之有邑贵族,在朝鲜‘境内’尽可以自行其事。”

听到明朝皇帝特意咬重了“境内”两字,李宗盛顿时明白明朝皇帝听出了他上句话中的陷阱,并且将之堵得死死地。

李宗盛仍不死心,一咬牙,把头磕得嘣嘣直响。

“皇帝陛下,那伙强盗侵扰我国,被我**队打败后便退入大明境内。外臣担心那伙强盗养好元气后又故技重施……外臣恳请得到皇帝陛下的授权,在必要时可追剿这伙强盗。”

《永乐打仗》 第86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