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融合与教化,霍去病的匈奴政策 (第1/2页)
面包小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刘彻点头道:“朕也有此担忧。那依你之见,该如何是好?”
霍去病眼中闪过一丝坚定,“臣认为,我们可以在接济的同时,加强对匈奴人的管理和教化。
让他们逐渐融入我大汉的文化之中,这样既能减少冲突,又能为朝廷培养一批忠诚的臣民。”
刘彻听后默然许久,最后缓缓说道:“你的想法很有远见。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吧,务必办好。”
霍去病躬身领命,“臣定不辱使命!”说完转身离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霍去病亲自挑选了一批精通匈奴语言和文化的官员和士人前往五属国进行教化工作。
他们不仅向匈奴人传授农耕、纺织等技艺还教授他们汉字、礼仪等汉家文化,并设立学堂让他们接受系统的教育,逐渐引导匈奴人融入汉朝社会。
同时霍去病还加强了对匈奴人的管理,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来约束他们的行为。
确保他们在大汉境内能够安分守己、遵纪守法,并与当地汉人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生产、建设家园,为大汉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在霍去病的努力下,五属国的匈奴人逐渐融入了汉朝社会,成为了大汉的一份子。
他们与汉人一起共同创造了一个繁荣富强的新时代,这段历史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
在商议完之后,数位臣子纷纷离场。当霍去病走下台阶时,被张骞截住了。
“霍将军,您是打算回府还是返回兵营呢?”张骞好奇地问道。
“回兵营。”霍去病言简意赅地回答。
张骞闻言大喜,“那真是太好了!
我有个小小的请求,不知道您能否答应。我非常希望能到您的兵营中,去深入观摩学习一下。”
霍去病稍微愣了一下,但很快就爽快地答应了张骞的请求。
张骞一直以来都是个热衷于探索的人,但他最近感觉自己的运气实在是太差了。
先是西南的探路行动失败,既然无法成功探路,那么他就想着能在战场上建立军功,这毕竟是他年轻时就怀揣的梦想。
他曾经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漠南,战后便被封为博望侯,当时他并未觉得这个过程有多么艰难。
然而,今年他独自率领一万军队出塞作战,没有了卫青的庇护,他才真正体会到了带兵打仗的艰辛。
张骞的这种感受,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了卫青的重要性。
卫青作为声名远扬的大将军,他的存在并不张扬,而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整个军队。
当他统兵出征时,他让每个将领都感到自己在独立地完成任务,而实际上,是他在背后默默地协调着整个军队的运作。
因此,建华的“儒皮道骨”之说确实很有见地。
大多数人只能看到卫青温和谦逊的外表,却难以窥见他深邃如水的内心世界。
这种特质在某种程度上既体现了儒家的谦逊之美,又蕴含了道家的深邃之智。
说到底,华夏的兵家文化始终与道统紧密相连,卫青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奇怪。
如果他的内心没有相应的修为和境界,那他也就不可能展现出作为一代华夏名将应有的风采了。
在右北平的那场战役中,张骞不仅未能立下战功,反而因为过失而丢失了爵位,这让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感到意兴阑珊。
好在皇帝并未剥夺他的话语权,依然重视他的意见和建议。
刘彻是个赏罚分明的君主,他既能根据功劳封赏侯爵,也会因过失而褫夺爵位。
同时,他也能就事论事地评价一个人的能力和贡献,并不会因为某次过失就全盘否定一个人。
张骞也并非一个固执己见、停滞不前的人,他坦诚地承认了自己带兵失败的教训。
并积极寻找失败的原因而不是借口推卸责任。
这也是他为什么想去霍去病的军营中深入观摩学习的原因所在。
张骞于骠骑军营中夜宿一宵,细观诸般训练,终悟霍将军制胜之道。
次日,登临高台,俯瞰下方训练有素之虎狼师,感慨万端,乃对霍去病言:“此番领兵出塞,方知领兵之差,真乃天壤之别也!”
霍去病静听其言,虽未发一语,然心中亦有所感。
“张骞虽非将才,尚知来探吾取胜之秘,而那些真正为将之人,却无一人来此观摩……”
张骞思及京中权贵对霍去病之议
《霍去病一生轨迹图》 第90章 融合与教化,霍去病的匈奴政策(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