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世纪史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引言
“中国改革第一村”——小岗村,和当年不怕杀头坐牢也要“分田到户”的带头人严宏昌,早已是名扬天下了。新华通讯社《半月谈》杂志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出的一期特刊曾这样评述:当小岗村十八户农民“趁着夜色,走进那座破败的农家茅屋时,他们没有想到,这个普通的冬日夜晚,其实正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黎明”,是他们“催生了中国农村的一轮大变革,孕育了后来改变亿万农民命运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因此,“他们的名字,也将自此载入史册”。
当然,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历史有它偶然的一面,当年有不少地方的中国农民,同样在冒着风险“分田到组”,甚至“包产到户”,不仅时间上比小岗早,而且人数之众、影响之大,也不是小岗可以比拟的。但是,后来小岗村被上上下下公认为“中国改革第一村”,自然有它必然的原因。可以说,中国没有一座村庄,会像小岗这样牵动着中国农村改革的进程,牵动着执政党几代领袖关注的目光;牵动着一场又一场思想观念的大碰撞,导致乌托邦式的人民公社的彻底解体,并从根本上孕育和催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而引发出历时更久、波及更广的以城市为重点的中国经济体制更加深刻的变革,影响和动员起十三亿中国人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在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周年之际,我们对小岗村进行了一次为时半年的采访,在深受鼓舞与由衷感佩的同时,却也听到了许多闻所未闻的故事,让人感到意外,甚至,不可思议。奇怪的是,这么多年了,其中的许多故事几乎没有被媒体正视过,或披露过。
听小岗人讲述三十年来发生的这些故事,有些,由于太意外,我们的思绪禁不住常常从故事中跳出来,突发奇想:
假如小岗村没有这些故事,中国的农村改革,或者说中国的改革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假如这里不是亿万人瞩目的“中国改革第一村”,小岗村的这许多故事还会发生吗?
为什么,曾经不怕杀头大无畏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序幕的小岗人,却无力再现当年的雄风、续写昔日令人炫目的奇迹呢?
虽然三十年只是转瞬之间,但要准确地,把被时光湮没了的、被人们有意无意改写了的历史予以还原,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不得不追寻当事人的足迹,北上,南下,竭尽全力遍访当年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以保证我们的作品更接近真实。
现在,坐下来讲述关于小岗村的故事,还发现,我们无法绕开那些在历史的进程中对小岗人曾有着重要影响者或称“英雄”的表现。很难想象,如果我们忽略或回避了这些个人和看似与其无关的事件,历史的陈述将怎样展开。
所以就需要从头道来,多说几句。
。。
万里受命于危难之时(1)
1977年6月21日,对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严宏昌来说,不过是极平常极平常的一天。因为这天,和以往的无数个日子一样,他正领着来自苏、鲁、冀、浙、皖五省二三百个农民弟兄,忙碌在凤阳县轧花厂打包车间的建筑工地上。那是个不大不小的工程,一栋七十九间房的三层楼。他不可能会知道,卸去铁道部部长的万里,这天,抵达省城合肥,出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和省军区第一政委;更不可能知道政局的这种变化,将会彻底改变他的命运。
已经61岁的万里“空降”安徽,可以说,受命于危难之时!
持续了十年之久的“无产阶级*”,已将中国折腾得不成样子。尽管,著名艺术家常香玉用她那河南梆子特有的高亢豪迈的唱腔,把亿万人民的喜悦之情挥洒得淋漓尽致:“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帮’!”但是,整个中国的国民经济已经濒临崩溃。这时万里刚被解放出来,原是派往湖北省工作,临行前他去看望*,向老首长辞行。*虽处于半解放状态,尚未公开露面,却已可以自由行动。他听万里说要去湖北,迟疑了一下,说:“你不要着急走,再等一两天。”*随即向华国锋、叶剑英建议,安徽这个“老大难”要有个得力的干部去。于是,万里转而来了安徽。
当时的安徽死水一潭。全国各地都在清查与“四人帮”篡党夺权有牵连的人和事,而唯独安徽不但不放手发动群众揭批“四人帮”,还在捂盖子,一捂,就是8个月。作为十年浩劫的重灾区,“四人帮”在安徽的代理人基本没有被触动。
万里到达合肥的第二天,顾不得旅途的劳累,就召开了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了中央《关于解决安徽领导班子问题
《小岗村的人物简介》 第1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