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篇——卫青 (第1/2页)
七分蜀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俺老家的’)人。中国西汉时期军事家、外戚,民族英雄。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之弟、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之舅。 卫青从小为牧童,受尽苦楚。成年后,在平阳公主府中为骑奴。后因卫子夫被选入宫,而受到武帝青睐,被提为建章监、侍中。后迁太中大夫。元光六年(前129年),升任车骑将军,在抵抗匈奴入侵的四路汉军三路均遭失利的情况下,于龙城之战大胜而归,得封关内侯。元朔二年(前127年),率军突袭匈奴,发起河南战役,一举收复河套地区,置朔方郡。因功进封为长平侯。元朔五年(前124年),匈奴分三路大举南下,卫青利用匈奴右贤王傲慢轻敌、麻痹大意的弱点,乘夜奔袭,围追堵杀,又获大胜。战后进拜大将军。 次年,两度统领公孙敖等六将军出定襄,重创匈奴单于主力。元狩四年(前119年),与霍去病分兵北伐,在大漠遭遇单于主力,力战破敌,并追逐至赵信城,烧其积粟而还。此战后,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卫青因功加拜大司马大将军,与霍去病同掌军政。元封五年(前106年),卫青病故。武帝赐谥号“烈”,允许其陪葬茂陵,并按照阴山形状为其修筑墓冢。 卫青虽战功卓着,地位尊崇,但不以权势树党,不干预朝政。他勤恤士卒,颇得人心。一生七次出击匈奴,收取河南地,为汉武帝时期汉朝在汉匈战争中所取得的胜利作出巨大的贡献。其指挥骑兵集团进行沙漠作战的军事实践所反映的军事思想,具有创造性,受到后人重视。 卫青的母亲被称为卫媪(卫媪是否为其夫家姓存在争议)。与其夫生有一男三女:长子卫长子(即卫长君),长女卫孺(此从《史记》,《汉书》作卫君孺)、次女卫少儿、三女卫子夫。后来,卫媪与在平阳侯曹寿家中做事的县吏郑季私通,生下了卫青。 因为生活艰苦,卫青被送到亲生父亲郑季的家里。但郑季却让卫青放羊,郑家的儿子也没把卫青看成兄弟,而是将其当成了奴仆来驱使。卫青稍大一点后,不愿再受郑家的奴役,便回到母亲身边,做了汉景帝之女平阳公主的骑奴。 建元二年(前139年)春,卫青的三姐卫子夫被做客平阳侯府的汉武帝看中。建元三年(前138年),入宫后被冷落了一年多的卫子夫再次获幸有了身孕。这引起了陈皇后的嫉妒,其母馆陶公主派人抓捕正在建章(后为建章宫)当差的卫青,意图杀害。同僚公孙敖听到消息后,赶去救下卫青。武帝得知此事,大为愤怒,立刻任命卫青为建章监、侍中,封卫子夫为夫人,卫长君为侍中。数日间连续赏赐卫青,多达千金。卫孺嫁给了太仆公孙贺,卫少儿嫁给了陈平的后人詹事陈掌。公孙敖也因此显贵。卫青后又被任命为太中大夫,俸禄千石,作为武帝的亲随参与朝政的参议听闻,掌管议论。 自建元三年(前138年)到元光六年(前129年)近十年间,卫青作为建章监和侍中,跟随武帝左右,后又成为太中大夫,足见其才干深得武帝信任。 元光五年(前130年)或元光六年(前129年),匈奴兴兵南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汉武帝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武帝分派四路出击: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治代县,今山西大同、河北蔚县一带),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迎击匈奴。卫青首征,果敢冷静,深入险境,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并在龙城之战中,收虏七百人,取得胜利。另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返。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胜利凯旋,于是封他为关内侯。龙城之战,是自汉初以来对战匈奴的首次胜利,为以后汉朝的进一步反击打下了良好的人心基础。 元朔元年(前128年)秋,卫青为车骑将军出雁门,领三万骑兵,长驱而进,斩首虏数千人。 元朔二年(前127年),匈奴大举入侵上谷、渔阳,先攻破辽西,杀死辽西太守,又打败渔阳守将韩安国,劫掠百姓两千多人。武帝派李息从代郡出击,卫青率大军进攻匈奴盘踞的河南地(黄河河套地区),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西绕到匈奴军的后方,迅速攻占高阙(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切断了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单于王庭的联系。而后,卫青又率精骑,飞兵南下,进到陇县西,形成了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汉军活捉匈奴数千人,夺取牲畜数百万之多,控制了河套地区。鉴于这一带水草肥美,形势险要,武帝在此修筑朔方城,设置朔方郡、五原郡,自内地迁徙十万人到两地定居,并且修复了秦时蒙恬所筑的边塞和沿河的防御工事。此役之后,匈奴骑兵对长安的直接威胁被解除,汉朝还
《从原始部落到帝国》 西汉篇——卫青(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