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2部分 (第1/4页)

莫莫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90年代末,马季年事已高,只能偶尔带带学生,姜昆办起了网站,冯巩办起了学校,牛群当上了县长,李金斗做起了相声俱乐部。相声艺术家开始用行动说明,相声队伍并没有知难而退,还在自觉承担着一种社会责任,只是这种努力还不能改变大环境的影响。90年代末,由于春节晚会的推广,冯巩、牛群开始尝试相声和小品之间的东西,被称作相声形式改革的前卫版。从相声本体规范来说,他们的作品已离经叛道,但相声进入新时期应该有多种形态呈现在人们面前,这阶段包括办网站、办学校、当县长、办俱乐部,都是艺术家体验生活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艺术生活的衍生,这些艺术家在当时的历史平台上扮演了很积极的角色。如办网站,是相声进入另一种传播渠道的开始;办学校,让相声进入了高等院校。

中国相声的百年传承(3)

说到相声上网,姜昆他们是国内最早启动的。姜昆自己说:“我创作高潮在二十多岁。16岁我走出中学大门,到社会上去。创作旺盛时,写了近百段相声,基本上把自己所有生活积累全部倒出来了。到现在,输出东西多,输入东西少,处在一种很尴尬的状态中。虽然我想逾越自己,可我又把自己的道儿全封死了。我自己现在也处在这样一个难堪地步。怎么办?所以,我想通过网络汲取营养。于是1999年,当时已经有十多年网龄的我正式开办了鲲鹏网城。”

刚开始的时候,姜昆苦口婆心地求人,组织了一批关于相声理论和介绍相声演员的资料文章、并出现了全新的相声作品。比如有一个英语笑话,说日本首相森喜郎英语不太好,准备到美国访问之前,想学几句英语,去找翻译。翻译告诉他,学两句就够了。第一句是:How are you?你好的意思。克林顿会回答:I am fine,thanks。你就说:Me too。这样把“How are you?”“Me too。”这两句学会了就可以了。他学着学着,突然想起来,我听说怎么是“Who are you?”翻译说,“Who are you?”的意思是“你是谁?”下飞机后,看见克林顿带着老婆、很多官员来迎接。森喜郎一下子蒙了,一伸手搭着克林顿就说:“Who are you?”把克林顿弄得很尴尬,心想,你这是干吗?难道不认识我了!大老远地,我等你等了半天了,你这是干吗?可是,看到周围那么多记者,不好说别的,只好指着希拉里说:“ I’m Hillary’s husband。”森喜郎说:“Me too。”

有人曾说,姜昆现在头衔这么多,社会活动多了,兴奋点有了转移,自然出不了好作品,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这是表面而片面的看法,他们对于这些相声艺术家们的工作和努力有更多的理解。

姜昆到中国曲艺家协会工作之后,为扭转包括相声在内整个曲艺工作的低迷局面,和大家一道想了许多办法,他希望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之上,切实有所推进。比如,坚持组织以相声演员为主的演出小分队“送欢笑下基层”;启动开展了“中国曲艺优秀人才培养工程”,陆续开办了“相声表演人才班”、“相声创作人才班”等,想把中青年优秀曲艺人才聚拢起来,为繁荣曲艺包括相声强化队伍基础。

再比如李金斗,每天的政务、公务很繁忙,但他的相声俱乐部,坚持20元低票价,坚持自己不拿劳务费,这种精神非常可贵,而且观众的反应也很好。他们都是希望能通过他们的主观努力影响更多的人。

1995年左右,姜昆等相声艺术家在河北办了一次相声大赛,那次活动让他们感到,长期的电视相声使得相声脱离了民间基础,所以当时大家都感觉相声回归剧场能更好地贴近观众,于是在1995年,姜昆和李金斗在民族宫开始举办相声晚会。

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家文化生活丰富了,欣赏水平也高了,主流相声作品很难给人眼睛一亮的感觉,因为成名成家的人对第一线的生活已经出现了距离,生活圈子受到了局限,这些又是无奈的现状。这个时候冒出了郭德纲,他的喝彩来自民间,并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在姜昆等人看来,郭德刚的相声应该定位为庙会文化的层次,带有大量的生活原生态的成分,民俗性、乡土气很强,而现代人基本都生活在富足社会,他们有些是带有优越感的,窥探小人物的尴尬和秘密,叫做“求新猎奇”,所以他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能够满足一定时期,一些群体,特别是对于第一线生活缺乏了解的人群的需要。

主流相声界同时也承认,郭德纲的“走红”对

《相声门票在哪买》 第12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