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 (第1/4页)
青涩春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也就是说,与挂职胶东军区副政委的乔向文,大有关系。
乔向文很是吃惊。
没想到,自己这头还没实质性动作,鬼子倒开始有动静了。
埋头苦想,梳子一样细细梳理连日来的工作头绪。
鬼子来中国,那是要掠夺资源,山东的煤炭和黄金,前文说过,已经列入了他们的侵华主要目标项目,淄博矿区,在**地下党组织的不断破坏下,产量日渐减少,眼下只能完成原定计划的一半左右,让大本营十分生气,因为这里的煤炭除了支援前方以外,很大一部分被调运回本土。
招远的蓝莓金矿,从三九年的每年出产五万多两,减产到目前的四万两不到,让内阁盛怒不已,华北方面军压力巨大,不但对蓝莓金矿加强了监管,还正在扩大开采规模。
这些,都已经被山东八路军所掌握。
可是,这些电报中所说的黄金,指的是什么呢?
难道,他们准备另外探测、挖掘?
难道,他们已经嗅到了气息,发现了迎风的痕迹?
乔向文电码加密,很快给文静回复:
来电已收,请务必注意检查,有无迎风的字眼?一经发现,立即电告。
发完电报,收好了设备。
白兵他们还没回来。
他有一种很强烈的预感。
这种预感,很多从事秘密工作和案件侦破的人都曾有过,它没有依据,不讲逻辑。它来得突然,挥之不去。
写作的人,把这叫灵感。
搞案件的人,把它叫做直觉,专业点,叫非逻辑性推理。
这一刻,这个念头缠绕着他。
迎风那里,要出麻烦了。()
第九十三章抢人大战
第九十三章抢人大战
成败在于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对于从事秘密工作的而言,更是如此。
一个好的特工,不只要一个好的脑子,好的身手,更重要的行为特点是追求细节的完美,追求所有环节的不留痕迹,慢慢地,让它成为一种思维习惯,一种行为习惯,一种必备的素养。
没有一个粗枝大叶的人,干特工,也没有一个不注意细节的人,能干好特工。
乔向文正是这样的一种人。
文静传来的电文情况,让他立刻陷进入了冥思的状态。
他反复回想了这几天的工作路线,就像小电影一样,一幕幕放着这几日情景,力求从中发现些问题,长期秘密工作的特点,让他习惯于一个人安静地锁定自己,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拐点,去检讨,去反省。
目前初步来看,已经久久湮没于招远历史的迎风,已经引起了包括**在内的各方面的警觉,这也难怪,黄金巨大的价值和经济效益,傻瓜都知道,连小鬼子不远万里,从本土喊来了专家考察勘探。
但是,田光复的另外几句话,他也时刻回想着。
除了那五个人之外,还有两个自称燕京大学教授的人,也去拜访过,对迎风的情况同样是关注有加。
日本人,那不要说了,可是这两个人,又会是谁呢?
想着想着,突然心里咯噔了一下。
早春三月,风里还有些寒意,但是,乔向文感到了背上有些出汗了。
不是热的,是惊的。
这样的状态,对于长期从事秘密工作的乔向文而言,极为罕见。
后悔,不是他这样严谨慎重的人会有的心情。
然后,此刻,他有点后悔了。
他后悔,一向谨慎的他,忘记了一个关键的地方。
一心想着求证迎风,追寻迎风,打探鬼子的专家下落,却疏忽了一件事。
万一,这个环节出问题了,全盘皆输。
他迅速动起手来,给胶东军区社会部发了一个加码电文:
老人体弱,家里条件差,请速设法带去看病,切勿耽搁。
真是百密一疏啊。
各方面都想着从田老头嘴巴里探听点东西,这本土本色的“老黄金”,此刻成了一本活教材,万一,敌人把他弄起来,这不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吗?
必须最快速度,把他保护起来!
忐忑不安中,一向稳健的他有些坐立不安了。
**
白兵和许一梅大半夜才回来。
带回来的情报完全验证了预先的判断。
照片上的人,
《北上南下的两列火车》 第55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