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桃桃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都市单身女性的隐私:新单身女人 作者:'美'戴特·奥藤
序(1)
那是6月里的一个温暖的下午,我和贾尼斯·贝尔蒙坐在公园里聊天。她是一位画家、教师,也是一位我多年追踪采访的单身女性。她今年五十出头,看起来更像九年前我们刚刚相识时的那般模样:身材苗条,外表沉静,说起话来轻声细语,一副大大的眼镜部分地遮住了她那很有吸引力的脸庞,一头短短的黑发,发型时尚又很休闲。1994年她曾参与了我组织的一场讨论,讨论者有她和另外三个离异却一直都没再婚的女性。我问她从那以后她的生活有了些什么变化。那时,她的生活很不幸福,是一位问题少年的单身母亲。她渴望找到一位生活伴侣。现在她还是单身,但是儿子已经大学毕业了,就要进入一所重点研究生院深造,她也成了一位骄傲的奶奶了。
贾尼斯告诉我,多年来她一直都在渴望、一直都在寻找一位可以让她托付终身的男士。一年前她最终选择了放弃,准备要像目前这样生活下去。贾尼斯说:“我现在明白了找到某个人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得到幸福。事情往往就是这么怪,你全身心渴望得到的,到时你却意识到那是没有必要的东西。这不是说我决定不要这种男女关系,而是不想刻意去找,也不刻意去想,有一种随意性,一切顺其自然好了。在顺其自然中,我体会到了一种真正有乐趣又充实的生活。”
一个五十多岁的单身女人还可能过着充实快乐的生活吗?如果依照我们接受的文化信息,就会认为那是不可能的。尽管二十多岁三十出头的单身女性能够得到社会关注和认可,可超过35岁的单身女人却有见不得人的感觉。她们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找到一个伴侣,最好是心心相印的伴侣,才是拥有幸福生活的绝对必要条件。这种文化氛围还告诉我们,只有在亲密伴侣之间,我们才能找到那种令人满意的感情以及性的和谐,双方是朋友,彼此有安全感,能够实现心灵上的沟通。这种观念强调了浪漫的情侣关系,却隐含着忽视所有其他类型的人际关系,尤其忽视了友谊,忽视了与包括近亲在内的大家庭、同事、师生、邻居以及社区之间的关系。在所有或一些人际关系中,已经找到亲密的感情寄托、安全感、人际间的温暖并且能够享受独处的女性,我们的文化氛围上却视而不见。
近年来,浪漫情侣的标准被提升到一个更理想化的高度。2001年的对20到29岁的未婚男女进行的全国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有94%的人找到心灵伴侣才结婚,有80%的人确信自己能够找到。调查中还显示,整整有80%的女性更愿意找到一位能够与她进行内心深处情感交流的丈夫,而不是生活条件不错的人。我发现,这种理想心灵伴侣的理念也在影响着那些年龄偏大的单身女性,并且只要这些女性在寻找心灵伴侣,她们的单身生活状态就变得合理化,但是这种理念却否定了存在于伴侣之外其他方式的满意生活。
有伴侣才能幸福的理念已经带动了一项数百万美元的产业,包括网上鹊桥、个人征婚广告、婚介服务等。数不清的电视、电影及书籍的故事情节中充满了这样的内容,历经了多年令人不堪回首的、苦涩的以及凄凉的单身生活后,人们找到了自己的心灵之约。如果一个单身女人,不论她多大年龄,或离婚多久,不去找或没有成功地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那么传统观念就认为她一定有问题。虽然“老Chu女”这个词不再用了,与其相关的一些消极影响还余音未绝,年龄大的单身女性常常被看做不合群的孤独者,不幸的工作狂,或者是在婚恋关系中屡受挫折的精神不正常的失意者。
如果你过了35岁还是单身,那么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你就会很容易地被扣上丧失爱的功能的帽子了,精神不正常而且有问题,在家庭和朋友间这种文化信息会得到强化。2004年1月,单身的专栏作家理查德·罗伊博在《星期日芝加哥报》上写到了来自他那些有固定关系的朋友的压力。他收到了两位长期交往的女友的度假明信片,她们畅想着婚后快乐的生活,还坚信他很快能找到心仪的伴侣。虽然这些话没有使罗依坡大为不快,但他想象得出如果他写下类似的信来表达他的世界观,她们会怎样消极地反应:“我最最亲爱的朋友:我知道你已经结婚12年了,并且声称自己是幸福的,但是在2004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你要睁大眼睛,面对可能会失去承诺的生活!抛开你的丈夫回到游戏中来吧!我不想让你在60岁的某一天才幡然醒悟,才想明白你为什么不去过单身生活。”三天后,《星期日芝加哥报》的另一位专栏作家尼尔·斯
《单身女人气质昵称》 第1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