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4部分 (第1/4页)

辩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们按文化高低相互搭配,分成了几个学习小组,由党支委和党小组组长分别担任小组长,每天早晚自习时间,都在一起学习。

飞行和机械两个专业,都要学不少科目。飞行班除必须学习飞行课程外,还学习领航员和射击员的课程。机械班除重点学习飞机、发动机原理、结构和操作技术外,还要学习通讯、领航、轰炸、照相等课程,还学了木工、焊工以及其他基本知识。

《西路军》 “我们迟早要建设自己的空军!”(2)

高飞的雄心使红军学员的激情与活力倍增。他们上下求索,每一点收获都付出了艰苦和心血。听不懂的内容,大家在课堂上毫不客气地提问,或在课后请听懂了的同学给大伙儿上“小课”;理解不了的原理,就先念它20遍,背它30遍,直到“刻”在脑子里。教员上课不发讲义,光凭嘴说,或写在黑板上,这使学习更加困难。大家要学技术,还得边学文化,一天到晚拼命地记,记不下来就画圈或作记号,本子上都是自己发明的速记符号,晚上按小组对笔记。互相借笔记整理四五次,才能整理出来。为了抓紧点滴时间用于学习,他们除了早操、吃饭和睡觉外,其余时间几乎不离教室一步。学习发动机润滑油路的课程时,由于油路的循环复杂,大伙想出一个方法,用硬纸卷个纸筒,对着教具发动机把纸烟的烟雾往里吹。烟顺油路走,从窟窿散出,就可看清油路的来龙去脉,立即记在本子上,也牢记在脑海里。

不久,航空队的军官们开始议论了:“前两期学员,自习时间总是迟到早退,溜出去玩,还要我们从外面往教室里撵。这一期反过来了,一天到晚泡在教室里,得把他们从教室里往外赶,才会休息一会儿。”

他们硬凭着这股韧劲和毅力,初步掌握,确切地说是背熟了基础理论知识。一个月后的考试,个个及格。教官对他们刮目相看了,私下里评论说:“从新兵营和外地来的那些学员,文化基础比前两期哪个人都差,可是学习的钻劲、刻苦劲,又比前两期哪个人都强!”

完成初教机,转飞侦察轰炸机

基础课学完后,转入专业学习。飞行班和机械班开始分开上课。飞行班学飞机操纵、领航、仪表、气象等课;机械班学飞机、发动机分解和维护。

飞行班有一名本地学生,叫姚维涛,只有17岁。他父亲叫姚雄,是盛世才请来的东北系空军军官,曾任飞行队副队长、队长。事实说明,盛世才将姚维涛安排到飞行班学飞行,是应姚雄的请求,并没有政治上的不良动机。红军学员同姚友好相处。姚在学习期间,始终不知道航空队的党组织情况。新中国成立后,姚曾在北京民航局任专业科长。

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教官开始带飞飞行学员。

盛世才的航空队共有三个飞行中队。第一、第二中队由前两期毕业的老飞行员组成,每中队十人左右,配一名中队长。第三中队专门训练飞行学员,有一名中队长和两名飞行教官。

紧挨航空队大院的迪化市南门外,草地机场,有两个高大宽敞,能停放十几架飞机的机库。由于机场小,平时只用于飞机起降和停放。用于训练的机场,开始在博格达山下的欧亚机场,以后在迪化以西的地窝铺机场。

飞行班26名学员编成三个教学组。第一组六人,由中队长黎焕章带飞。黎是维吾尔族人,能说汉语和俄语,对苏联和*都友好。他在以后盛世才发动的反苏*事变中被关了起来,据说也被杀害。第二、第三组各十人,由飞行教官任兆祥、杨兆荣带飞。苏联教官负责指挥和检查考核。

开飞前,教官先领大家到机场搞了三天地面实习。大家好奇地围着外号叫“双膀子”的Y…2型教练机转。这是20年代的初级教练机,机上安装一台100匹马力的内燃发动机,最大时速146公里,升限2000米。教官从如何放、拿飞机轮挡的最基本知识讲起,领他们逐一了解飞机的主要部件和性能。接着,上座舱熟悉仪表和操纵系统,多次练习地面开车。

《西路军》 “我们迟早要建设自己的空军!”(3)

1938年4月4日。蔚蓝色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能清晰看到百里外的天山雪峰在阳光下泛着银光。离迪化城七公里的博格达山脚下的欧亚草地机场上,铺着白色T字布。在T字布的前方150米、后方50米,各放一块白色限布板。3架Y…2型教练机,昂首挺立在起飞线上。整个机场划有起飞、着陆和滑行三个地带,随着风向的变化而调整。

航空兵当时的飞机没有无线电设备,机场上也没有指

《西路军一代战神》 第14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