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红色风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洪耆燮少贫甚,无料一日早,婢儿踊跃献七两钱,曰:〃此在鼎中,米可数石,柴可数驮。天赐!天赐!〃公惊曰:〃是何金?〃即书失金人推去等字,付之门楣而待。俄而姓刘者来问书意,公悉言之。刘曰:〃理无失金于人之鼎内,果天赐也。盍取之?〃公曰:〃非吾物何?〃刘俯伏曰:〃小的昨夜为窃鼎来,还怜家势萧条而施之。今感公之廉价,良心自发,誓不更盗,愿欲常侍,勿虑取之。〃公即还金曰:〃汝之为良则善矣。金不可取。〃终不受。后公为判书,其子在龙为宪宗国舅。刘亦见信,身家大昌。
高句丽平原王之女幼时好啼。王戏曰:〃以汝将归于愚温达。〃及长,欲下嫁于上部高氏。女以王不可食言,固辞,终为温达之妻。盖温达家贫,行乞养母,时人目为愚温达也。一日,温达自山中负榆皮而来,王女访见,曰:〃吾乃子之匹也。〃乃卖首饰而买田宅器物,颇富,多养马以资温达,终为显荣。
第六章 安分篇 共十八条
《景行录》上说:〃知足就会快乐,贪婪则会忧愁。〃
知足之人即使身居贫贱也会快乐,不知足者即使坐拥富贵也会忧虑不已。
知足常会丰足,终身不会取辱。知道止步经常适可而止,终身不会招致耻辱。
将与之上相比不足的,拿来与之下相比就会绰绰有余了。
如果都与不及自己的相比,人生就没有不知足的。
《击壤诗》写道:〃安分守己,自身不致受辱;了解玄机,内心自然清闲。虽然居住在人世上,却能跳出人间,超然物外。〃
《神童诗》写道:〃长寿或短命没有不是命运安排的,窘迫通达分别都有其时机。迷失于道途之上徒自忙碌不已,安分守己才是真正适宜的对策。〃
孔子说:〃富贵,是人所想要的。不遵循正确途径获得的富贵,却不能永久拥有。贫贱,是人所厌恶的,不按照正确方式取得的,没法彻底去除贫贱。〃
不仁不义而获取富贵,于我而言犹如浮云一般。
老子说:〃知道荣耀的东西,戒除可耻的东西。〃
荀子说:〃了解自己的人不埋怨他人,了解天命的人不埋怨上天。埋怨他人的人处境窘迫,埋怨上天的人没有大志向。自己身上缺失的,却反而去苛求别人,这不也太迂腐了嘛!〃
了解荣辱的根本区别,安危、利害的通常表现,先讲义后求利的人光荣,先求利后讲义的人可耻。光荣之人常常四处逢源,可耻者常常处境窘迫。四处逢源者常常统制他人,处境窘迫者常常受制于人,这就是荣辱的重大区别。
命中合该吃粗粮,莫去想要细面吃。
要考量自己的收入,再考虑支出。
孔子说:〃君子在困境中也能固守品德,小人陷于困境中就敢无所不为了。〃
。§虹§桥书§吧§
第19节:安分篇(2)
省吃俭用,省得求人。
汪信民常说:〃人如果常能嚼得菜根,那么就将事事都能做了。〃
《中庸》上说:〃一向富贵的,行为就会有富贵气;向来贫贱的,行为上就会有贫贱气;向来身为蛮夷之人,行为上就会有蛮夷气;一向害怕困难,行为上就会缩手缩脚。〃
孔子说:〃身不在其位,不参与那个职位负责的政事。〃
前辈儒士说:〃不要埋怨我不如别人,不如我的人还很多。不要夸耀我能胜过他人,胜过我的人还更多呢。〃
别人胜过我没有害处,他不会有积怨之心。我胜过别人不是福,恐怕会有意料不到的祸患。
过分追求福恰恰只会迅速招致祸患。安分守己、远离祸患自然就会获得福运。
人如果只拿不如我的人来相比较衡量,则自然会知足。
朱曙青先生说:〃天下的富贵贫贱都有其实际原由。关闭门户自得其乐,无所用心,哪用得着洒扫庭院打开门户?流动的活水,青绿的山峦,所见一派欣欣向荣,凡是得天地正气的,都能愉悦我的双眼,充盈我的两耳,适合我的嘴巴,满足我的肚子。感动于周围的事物,无不为我而开设;随缘索取使用,哪曾有意去收敛或放松。与人不同的,是看、听、说、行;与人相同的,是眼、耳、口、鼻。这颗心可以富足,天下的穷人终究不用担心贫穷;这颗心可以长寿,天下的夭亡者终究不用担心夭亡。尽管足不出户,功德却能遍及大千世界。至于妻儿、土地、房宅,生前安于本分,身后则听其自然。〃
胡思乱想只白白伤害
《明心宝鉴省心原文及译文及注释》 第6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