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出关巡边 (第1/1页)
辽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除了徐晋以外,五位哨官也跟随杨林巡边。叆阳守备事宜则由张祝和王长水负责。 临出发前,张祝拉住杨林的手臂悄声道:“我说兄弟,你答应我的事儿还没办呢,可得平安回来。否则哥哥我的终身大事就耽误了。” 杨林一脸懵的看着张祝道:“我答应你啥事儿了,我咋一点儿印象都没有呢?” “嗨,你呀你......”张祝用手指点着杨林,道:“你都忘了?你答应替我物色个寡妇或是被休的娘子,最好还是有孩子的那种,然后替我说媒成家。” “啊,这事儿啊。”杨林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拍着胸脯道:“哥哥你放心,你的事儿就是我的事儿。兄弟我一定帮你办了就是。不过现在不行,等我回来的就办。” “兄弟,这可是你说的。这事不能再拖了。”张祝看了看四周,继续道:“我想趁着现在的日子还安生,赶紧找个娘子成个家。不管是带来的孩子还是自己生的孩子,至少哥哥我留下了香火。等死了,也不用脸上盖着黄纸去见爹娘和祖宗了。” 人死脸上盖着黄纸,是表示自己做了对不起祖宗的事,愧于在九泉之下面对他们。传说,在满清入关强迫汉人剃发易服后。很多汉人在临终时便在脸上蒙上黄纸,表示没有保住衣冠服饰,羞于见祖宗。 杨林闻言鼻子一酸,急忙把头转向一边,道:“放心吧,我说话算话。巡边回来就帮你操办这事。” “好兄弟!哥哥我没白疼你!”张祝闻言脸上乐开了花,伸开手掌照着杨林的肩膀上拍了两下。 “我走后,叆阳防务和练兵等一切事宜就仰仗哥哥了!”杨林向张祝拱手施礼。 “真是外道,这本就是哥哥我的份内之事,况且还有长水呢。再说了你也不是不回来。”张祝摆摆手,大大咧咧的道:“赶紧走吧,路上多加小心。” 杨林向张祝点点头,随后翻身上马。向已经列队完毕的官兵们大喝一声:“启程!” 此次巡边的官兵是从甲乙两哨挑选的精兵,外加几名徐晋的手下,将近四十人。 这些官兵人人双马,外罩秋季迷彩披风,内穿布面甲。腰悬钢刀和匕首,背负弓箭或标枪。马鞍一侧悬挂盾牌,另一侧悬挂长兵。第二匹马则携带行囊和补给等物。远远望去,这队人马显得极为精悍。 杨林带上各哨哨官,主要是让他们熟悉边关地形。同时也传授他们一些军事理论和知识。 阳历九月初四辰时,杨林率队出镇朔关。他们的路线是沿着边墙先向东再向北,经孤山堡至碱场堡。而后入关向南折返,巡查所属各处墩台。因路途遥远难行,全程需花费五至七天的时间。 边墙外二十里至三十里都是大明的国土,鲜见后金的游骑出没。即便如此杨林也是没有放松警惕,在队伍前方数里放出斥候负责侦察。 此时已是初秋,举目望去天地间秋意斑驳。山峦连绵层林尽染,黑色的沃土翻越了山川、河流,直至消失在远方。 在路上,杨林教授了部下们如何快速制作指南针的方法。就是用一根长点的绣花针,在磁铁上摩擦二十下左右,使其具有磁性。然后一张小纸片折成起伏状,将针刺过其中,再将其放入有半下水的小碗或杯中。经过自身转动寻位,最后针尖所指的方向就是南方。如果想更详细些,可在下面铺上一张纸,上面写好四个方向就可以了。 指南针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多用于航海、旅行和军事等方面。本是很常见的东西,但是当杨林把这个简单的制作过程呈现出来的时候,竟让部下们发出一片惊叹之声。 “大人,你太厉害了。这小小的绣花针竟然能指出方向!”赵海臣赞道。 “看看大人弄的这个小玩意儿,就这么简单。但是咱们谁想到了?还不是依靠太阳、月亮和星星来辨别方向。” 马勇咂吧咂吧嘴,指着身边的同袍们道:“算上我在内,都是一帮饭桶,啥也不是!” “哪得分干啥。要说上战场杀敌,我可不是饭桶!另外我可还记得大人那个急救缝合之术,现在若是有伤员我也可以进行救治。所以你们才是饭桶!”张魁武说完哈哈一笑。 “魁武哥,咱们可都是生死弟兄,你可不能这么笑话兄弟们。”孙奎亮不满的道。 “你少套近乎。咱们五个当中就你识字最少,大人不止一回让我督促你。”张魁武摇着头道:“等回去后找范先生再教你一遍千字文,多用功多吃苦,怎么就不行呢?” “这、这、这,你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孙奎亮一听要学认字,脑袋顿时大三圈。但还是表决心道:“兄弟我听你的,回去就找范先生重学千字文。” 这时一直捧着水碗,目不转睛盯着绣花针的熊大海道:“好玩,太好玩了。嘿嘿,不管俺怎么动,这针尖就是一直指着一个方向。” 他是整支队伍里唯一不骑马的人。没办法,他这块头上去能把马压趴下。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末辽东能种地吗》 第七十五章 出关巡边(第1/1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