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页)
不言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主持人随想一——油泼面朱军(2)
由于各种外来观念的影响,部分自由主义者们受不了了,他们放言这样的司仪不过是声色犬马之中没有任何发挥余地的符号而已。他们认为朴素、简约、人性化十足的《艺术人生》小舞台怎么承受得住朱军和他带来的国家主义权威!“晚会遗风”成了朱军无法摆脱的一种架式,始终端着放不下,因此显得不怎么真诚。对于比较挑剔的观众而言,西装显然是毫无个性的个人存在,而慷慨激昂的演讲般话语再也击不起内心一丝波澜了。
《艺术人生》开始调整,朱军首次尝试幽默,开一些轻松的玩笑。嘉宾在保证绝大多数是德高望重老艺术家的前提下,也邀请当红明星和一些小字辈的偶像人物,朱军再一次面临巨大挑战。《张学友》、《无间道》等节目的失败把他推到了公众的审判台上,因为他称张学友为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时,对方完全听不懂;《无间道》中港台艺人交谈甚欢而朱军被晾在一边插不进更多话,相当尴尬。朱军对港台土壤的陌生,对异域艺人思维逻辑、话语系统的陌生完全可以理解,把访谈失败解释为“文化差异”也再恰当不过。
然而,这是一个粉丝泛滥和粉丝疯狂的年代,港台艺人的某些不理智崇拜者潜意识对朱军产生了强烈的不满:这个完全不了解我偶像的人怎么可以同偶像面对面?我们粉丝团的人全懂得他的衣、食、言、行,都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而你笨蛋朱军怎么什么都不明白。更有甚者,看到偶像上《艺术人生》被朱军弄哭后,怒火中烧:宝贝被欺负了,士可忍,孰不可忍?还等什么呢?干死他!于是,骨子里的“广场情结”让他们把阵地安排在没有管制,无需负责的网络上。肆无忌惮的文字发泄(甚至包含着大量辱骂)又感染一批又一批围观者,在“集体无意识”心理机制的作用下,倒朱浪潮空前汹涌。
这些被烧开了的滚烫的“辣椒油”就这么毫不客气地浇向朱军这碗“兰州面”,朱军同志俨然成了“油泼面”。
仔细想想,这种集体狂躁还与社会大气候有关。我们周围,霓虹灯箱是跳动的,广告画面是跳动的,电视屏幕是跳动的,信息流量是跳动的,数码字符是跳动的,音乐节奏是跳动的,劲歌热舞是跳动的。这一切闪烁在城市森林里的时尚符号,构筑了一个极具煽动性的视听引诱:它们发出的声、光、色、电磁波不仅刺激着民众的生理机能,使得心脏、脉搏跳得更快,同时对意识形态更进行着垄断式的挑逗——想让自己不被周遭环境冷落吗?那就动起来吧!思维动起来吧,情绪动起来吧,欲望动起来吧!正因为世俗生态对时尚宫殿有着强烈的陌生感,所以人们不得不告别安静,同外界进行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互动”一词迅速升温,击碎了社会长期的保守秩序,加上互联网及时跟进,时尚就变得日益大众化了。
很多人已经没有一个安静的心态收看《艺术人生》了,他们认为只有嘉宾高高在上,单独表演;认为这“忆苦思甜大会”似乎有点灌输和说教的意味。况且,现在流行“快餐文化”、“速食文化”,从这些年代久远的老明星对陈年旧事琐碎的回忆中,找不到能够适用于当代人的速成捷径。反而看一些选秀节目,似乎更能找到接近成功的路子!总之,《艺术人生》没有互动性,朱军只会对嘉宾煽情,不会煽动观众。
“互动”的走红,一举占领了当代人意识形态的高地,不仅是对自由和个性的招回,更是对“娱乐精神”的最经典阐释,获得了激动人心的回响!我们正处在一个“全民娱乐”的年代,由此引发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将一套完整的社会即成“严肃体系”消解得无声无息。尤其是网络的普及,娱乐化词汇疯狂大爆炸,变得孔武有力,全面颠覆着国家主义的话语堡垒。自从电视节目同消费主义结盟以来,类似于朱军在艺术人生中“理想、信念、激情、精神、守护”等主流话语早已丧失活力,退化为一堆干枯的行政公文。而某些主持人言辞口语化,再点缀些幽默佐料,又添点操、逼、丫等“语气词”,还要捻个荤段子,打两个“黄色擦边球”,那他绝对会散发出令人惊异的光辉,那是相当“互动”啊!另外,后现代的消解功能除了语言,还有行为,只要稍稍懂点搞怪伎俩,哪怕是无名小卒,也能用板砖拍死一个终生受“主流思想”训练有素的大腕,令其崩溃在文化对抗的前线。你看看,连陈凯歌大师都被胡戈的馒头恶搞了,何况朱军呢?
主持人随想一——油泼面朱军(3)
“赶紧下课”迅速扩展为一场风格粗鄙的网络谴责风暴。朱军虽表面沉着镇定,内心肯定压力重
《玮思特》 第13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