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小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翘斓厥ト私袒�颐堑牡览恚�颐怯Φ弊裱�:慰觯�缃裉煜轮�凭鲇诠�雍�ィ�业却庸�又��惺乱菜悴簧夏蹦妗N蘼墼趺唇玻�舛济挥写恚��趺吹较衷诨共幻靼祝俊�
有没有觉得很眼熟?赵高对李斯说的这番话和对胡亥说的何其相似:抓住时机是道义,顺应时事是天理。赵高会的其实不多,他只是个深居秦宫,通达人性的小人。
天下什么最险恶?人心、人性。
赵高和李斯的这长篇对话,被载入史册,只因它实在是太精彩了。李斯竟然也被赵高的一通歪理邪说完全击倒,简直不可思议!
李斯年纪比胡亥大,学识比胡亥渊博,社会经验比胡亥深,可一遇到赵高的巧舌如簧,结果居然都一样。
我不知道当年李斯同学从师荀况到底学了些什么?想必一句“人之生也固小人”是有的吧。可是现在,如果荀况老先生泉下有知的话,我真不知道他是该哭还是该笑。
终于,赵高铺就给李斯一条长长的台阶,让后者下得有条不紊。台阶上有李斯想要的一切,权势富贵。铺台阶的和下台阶的相视冷笑,两个人各自都有本账。
赵高要借李斯的力量矫诏篡位,李斯就利用赵高的计划为自己图谋更多更长久的权势富贵。这笔账双方怎么算都不亏,至于日后到底怎么样?大家走着瞧。
这场精彩的游说与被游说以李斯的一句长叹而画上圆满句号,他说:可悲啊,偏偏让我生在这个乱世,我的性命将托付何处呢!
握手,互道OK,篡位三角正式形成。赵高、李斯、胡亥,同坐上一条船。他们确实同舟共济了一段时间,只可惜这段时间实在短了些,当然这是后话。
而现在,三位共同举手宣誓:好同志,一起干吧!
第二章 挡我者死
有个小细节需要说说
自李斯处回到胡亥行帐中,赵高是这么复命的:以太子令喝之,焉敢不从!
这句话,我首次看到时吃了一惊,如果换作我是赵高,至少就想不出这么机巧的对答。大不了以实据答,当然会加以润色。比方李某人先是不从,接着我以公子的仁厚才德当前形势晓以利害,最终李某人欣然答应。
要是我,顶多就这样说。可见,我成不了赵高这样的人。
仔细看来,赵高应答的原话包含这么几层意思。首先他抬高了胡亥的身份。我们知道,现在的胡亥仅仅是死人嬴政的小儿子,他是公子胡亥。太子一说,是嬴政到临时那瞬才恍然察觉的漏洞。此人极度想成仙,根本忘记了人会死这一茬。即便是给扶苏的诏书,也未明确他是太子,只是按当时习惯,谁主持先皇帝的葬礼,谁就是皇位继承人。
那么请问,赵高口中的太子,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心理暗示,其实赵高在给胡亥一个既成事实的心理暗示。他脉脉含情地看着他,说:您是太子啊,多大啊,皇帝已经死了,您就是新皇。
这个心理暗示的好处是大大的,胡亥之前或许还会有些胆怯,可这么一暗示,就显得名正言顺。从来不曾听闻过,人对天经地义的事会有过怀疑。既是受命于天,自要放手一搏。这一放手下面所有的通道就已经打通,水到渠成已是必然。
除了这个心理暗示,赵高的这一说辞也显示了此人的通达人性。历朝帝王都在重复重复再重复地向世人强调:朕乃天子!可实际上呢,什么狗屁天子,还不就是一个人,吃喝拉撒样样跑不了,喜怒哀乐也少不掉。
话说回来,连普通人都忌讳别人比自己厉害比自己强,又何况是站在云端的帝王?历来帝王们最忌惮的就是身边的臣子功高盖主或功高震主。
嬴政是始皇帝,即便当代文人的速度再快。我想短短十一年时间也不够他们写出什么帝王之术,以及破解防备帝王之术的指导书吧。
所以说,赵高此刻说话的艺术就完全是他原创。他充分地了解了帝王的这一点特性。后人们也因他受益,转载的转载,盗版的盗版。以至于出了许多中国帝王权谋之术等的书籍,有了“将才非比帝王术,朝野遍地是埋伏”云云。他从小事做起,明明是他舌翻莲花,击中李斯软肋对其示弱再诱以重利,可其中的过程他只字不提,只用一句“以太子令喝之,焉敢不从!”来应对胡亥。让后者这个白痴乐翻天,且将这种傲视天下我一人的自我感觉良好进行到底。
赵高赵高,又是赵高。写到这里估计看的人会问:你怎么总是这么夸赵高?
其实,我的确是在夸赵高。这个家伙半生传奇青史留名
《秦时明月汉时关书法》 第3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