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白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当时,李立三一家仍挤住在李莎母亲家中。房子只有约20平方米的一个大间,当中用一幅白布帘相隔,一边是李莎的哥哥嫂子、侄子居住,一边是李立三夫妇和母亲、女儿英男三代四口。李莎一家四口把床铺让给病中的冼星海夫妇,自己挤在临时铺的地铺上。后来,林利和孙维世、李特特去看望冼星海,见此情景,十分感动。林利说:“我们过去总听别人说李立三如何如何不好,犯了许多错误,这时不禁对他有些改观。他们很热情,连两岁的英男也喜欢中国人。她当时还不识字,但却会顺着拿中文书。别人把一本书倒着递给她,她接过后又顺过来了,大家称奇不已。那次我们造访后告辞出来,把三双套鞋都忘了,丢在他们家里。”李立三夫妇不仅要帮助冼星海联系治病,还要为解决冼星海夫妇的食品来源日夜操劳。经李立三多方奔波联系,一个多月后才得到苏联国际救济总会的帮助,把冼星海送到莫斯科的医院治疗,李立三夫妇还经常到医院去看望照料。
救助患难中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2)
冼星海身患严重的血癌,沉疴积疾,医院已无回天之力。四个多月后,于1945年10月30日病逝在莫斯科的医院中,终年只有40岁。李立三夫妇与苏方一起共同为冼星海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苏方致悼词的是后来为《莫斯科——北京》谱曲的著名音乐家穆拉德里。最后,把冼星海安葬在莫斯科近郊的一个公墓里,骨灰盛放在一个灰色大理石小匣里,匣子正中镶着一张他的椭圆形的照片,周围环绕着缎制的花束,下面刻着金色的俄文字:中国作曲家、爱国主义者、共产党员:黄训。消息传到延安后,毛泽东还亲笔题词:“为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周恩来给他写了挽联:“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后经李立三夫妇多方奔波,冼星海逝世一个多月后,苏方在原共产国际的宿舍“柳克斯”大楼找了一间房子,冼星海的犹太族夫人才从李莎家中搬出去。这位夫人是一所少儿音乐学校的校长,她欣赏冼星海的天才,自愿嫁给他。冼星海向她一再表明自己在国内有妻子,将来回国后要和中国妻子团聚。她却表示没有关系,情愿在苏联这段时间照顾他。
李立三当选中共中央委员(1)
1945年5月,苏联人民迎来了战胜法西斯德国的节日,大家心里期望着和平。当年夏天李莎跟李立三乘火车去莫斯科郊外时,又看到坦克、大炮,还有载满军人的列车络绎不绝地驶向东方。“怎么还有那么多的军车?战争不是打完了吗?”李莎费解地问道。“不,还要继续打,要粉碎日本法西斯!”李立三兴奋地解释说。当时苏联报纸对苏军进入中国东北没有作报道,8月中旬日本宣布投降,才发表了日本战败的消息,李莎一家人又惊又喜。李立三获悉日本侵略者被赶出祖国大地,更是欣喜若狂,他再也按捺不住回国的渴望。李立三向苏共对外联络部交涉,表达了这个心愿。
9月起,苏共联络部批准他定期阅读国内报纸,作为回国的准备。李莎得知后,内心既矛盾又忐忑不安。她支持立三回国的决心,又担心夫妻从此分离、再也无法团聚。但她知道,李立三的战斗岗位在中国,他必须回去。李立三耐心地安慰李莎说,一旦条件成熟,他会马上叫她带着孩子过去。他们憧憬着在中国的未来生活。李立三说:“我现在还没有恢复党籍,但我回去还是可以工作的。到报社当编辑,或作俄语翻译,我都愿意。这些工作国内还是很需要的。你在中国可以教书,也是有用之材。我们会有自己的小房间,和和睦睦地生活。”
李莎听了以后,心里乐滋滋的。有自己的小房间,这是她当时最大的期望。李立三做好了以党外知识分子的身份参加新中国建设的思想准备,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等待他的却是完全不同的身份和工作。
1945年,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李立三再次当选中央委员。这年的除夕夜,按照苏联人民的风俗习惯,家家晚上都要等到克里姆林宫的钟声敲响,新的一年到来时才开始吃年夜饭,一直吃到天亮。当晚9点多钟,突然一辆小汽车来到李莎家门口,不作说明就把李立三叫上汽车拉走了。家里人异常惊慌,以为李立三又被逮捕了。李立三后来对人说道,他当时也作了第二次被捕甚至被处死的思想准备。
汽车把李立三接到苏共中央联络部后,部长潘友新迎过来,开门见山地向李立三说:“接中共中央通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你已被选为中央委员,现在问你愿不愿意回国?”
这突如其来的通知和提问,使李立三
《生死绝爱》 第7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