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 (第1/4页)
管他三七二十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此外,朱还鼓励甲长之间互相监督,如果张甲长发现李甲长有弄虚作假的行为后积极告发,不仅可以免罪,还可以获得李甲长的财产,如果他们不告发,查实之后,十个甲长都要获罪。
最后,朱还鼓励民众检举自己的上级,如果有民众发现自己的甲长、保长有徇私舞弊的行为,可以直接向县衙、巡检御史,甚至跑到张掖来向朱告状。当地官员不得阻拦,还要供给路费,查实之后,朱会给这位民众奖励,如果证明是诬告,那他也别回去了,直接去奴隶营中报到吧。
有了这个严密的互相制约的管理体系,朱可以确信自己能够掌握王国的一切了,虽然他现在的地盘不大,人口也不多,但他可以集中自己的全部力量来对抗外敌,因此并不虚弱。
韩非子曾经说过:“存亡在虚实,不在众寡。”这句话真是至理名言,可以作为历代君王的座右铭。
翻译一下就是说,一个国家的存亡在于君主是否握有大权,也就是说君主实际能够掌握的资源有多少,再不是在于这个国家的人口多不多,地盘大不大。
保甲制度是确保君主掌握国家全部资源的最有效方式,从春秋时的管仲开始运用,一直到商鞅发扬光大,再到近代都被证明是屡试不爽。
举个例子来说,明朝万历年间,经济十分繁荣,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人口要比明朝初年多好几倍,可是万历皇帝打个努尔哈赤,费劲力气从全国各地才征调了八万五千名士兵(来自当时的首辅方从哲的奏折),靠着叶赫拉那部和朝鲜兵凑数,才勉强凑够了十万大军。
而朱元璋北伐元大都时,只占据了江南一带就一下子出动了二十五万大军,后来的北伐蒙古最少也会有十几万人。朱棣五征蒙古,动不动就带个几十万人碾压对手,这是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在朱元璋、朱棣那个年代,明朝的里甲制度、卫所制度都在有效的运行,皇帝能掌握住自己国家的全部力量,国家的整体财力、人力虽然不如万历年间,但皇帝掌握的资源很多,可以吊打一切。
而到了明朝后期,由于文官集团的崛起,他们和一些大商人勾结起来不交税,许多大户人家也靠给当官的送礼虚报了田产,许多本来在户籍上的人口都沦为流民黑户,不再为国家掌控。
因此,皇帝虽然看着坐拥万里江山,但实际上所掌握的财力、物力、人力都大为减少,全都让那群高官、富商、大地主装进了自己的腰包,所以貌似强大,实则虚弱。到了崇祯年间就更扯淡了,由于崇祯刚上台时图样图森破,上了东林党的恶当,杀了给老朱家卖力干活,卖力搞钱的魏忠贤,还把他的党羽一网打尽,以至于他瞬间失去了对帝国的掌控能力,被一群宵小之徒包围,想干什么也干不成。天启年间浙江一省的茶叶税可以收二十万两,而到了崇祯十年只收上来十两,中间没有“万”字,完全把皇帝当成要饭的了。
每当崇祯皇帝想要收商业税、海关税、矿产税来充实国库时,那群跟大商人、大走私集团、大煤老板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官员们都会以违背祖制为由拒绝,搞得皇帝最后是穷死了。
崇祯有两句名言,第一是诸臣误朕;第二是文臣人人可杀。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推卸责任,但在笔者看来,他这是被人涮了之后的发泄。
朱一直认为,所谓的国力跟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多少并没有直接关系。
国力说到底就是君王的掌控力,经济再发达,人口再多,没有掌握在君王手里那又有什么用呢?
反观努尔哈赤,虽然一开始的地盘很小,掌握的人口也不多,但通过八旗制度,将地盘内的每一个人都掌握在了手里,平时干活搞生产,战时全都拉出去当兵,因此看似弱小,实则强势。
第九十三章 招揽人才
一些其他的取得成功的少数民族也都用了这个诀窍,比如蒙古的百夫长、千夫长制,北宋时期金国的猛安谋克制,其实都是通过层层控制,将国内的资源全都掌握在君王手里,可以随时随地集中力量办大事,如臂使指,十分方便。
日本的明治维新其实是近代的商鞅变法,废藩置县就是废分封行郡县,将国家的资源全都掌握在天皇手里;置产兴业就是商鞅的奖励耕战,鼓励生产,鼓励人们投资近现代行业,为近代化奠定了基础。义务兵役制就是保甲制度,保证了国家的兵源,打起仗来可以集中全部的力量对抗外敌。
甲午战争的时候,海战先不说,单说陆战,日本一共出动了十二万装备精良的野战师团,而清朝能派出去参战的只有李鸿章的
《回到明朝做军户》 第40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