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传庭出巡 (第1/2页)
风中枯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自从进入陕西境内以来,满打满算也不超过十天的时间,所经过的府县也不是很多,也没有见过更多的流民安置点。
可就孙传庭已经看到、听到的情况,孙传庭的心里就已经得出了如下结论:如果不是那些从京城赶来的锦衣卫,朝廷费劲了九牛二虎之力、倾尽了内帑所实行的赈灾措施,恐怕早已面目全非,那些个处罚措施恐怕也早已形同虚设,而中饱私囊、任意克扣的现象肯定数不胜数、查不胜查。
其中起着关键作用的,竟是那些普通的锦衣卫校尉和小旗、总旗之类的最下层人员,给孙传庭的印象尤其深刻。
曾经见到到一个场景,令他久久难忘。
因为他是半路遇到,因此更具体、更详细的事由,他并不了解。
看着那位锦衣卫校尉怒斥一名县衙的书办,说他意图蒙混,想趁机中饱……注意,只是“意图”、“想趁机”而已,其实是尚未形成事实。而就是书办的这种“未遂”的行为,也容不得出现。
不仅如此,不仅是那名锦衣卫校尉一人在怒斥,其他几位或锦衣卫、或青壮之类的人员,在旁边也是对那名书办怒目而视,似乎是要群起而攻之的架势。
而那名书办也是自悔不迭,一个劲儿地抱拳拱手、一个劲儿地软语讨饶。
具体的结果,孙传庭没有看到,也没有刻意去打听,仅是这种现象,就足以令他视为“咄咄怪事”了。
太祖皇帝立国之初的时候,似乎是类似的现象。不过那都是传言多过事实,未得亲见不好置啄。而那次的场面可是活生生地发生在自己面前,是根本无法否认的。
“不知皇帝陛下是如何令这些微末之人具有了如此‘匹夫有责’的意识?”孙传庭一面心里充满了好奇,一面又感到很是振奋,很是畅快。
不是孙传庭妄自揣测,也不是他有意诋毁大明王朝官府的“操守”,实在是因为此前的斑斑劣迹,令人不忍见、不忍闻。
如果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贸然扩大赈灾的范围,不要说朝廷的财力物力是否能够支撑,仅是人员方面,恐怕就会捉襟见肘难以应付。
他是不敢想象大明王朝所有的锦衣卫都如那名校尉那样,对魑魅魍魉蝇营狗苟的恶劣行径都能够敢于当面痛斥。他以为只是其中的少数人能够如此,已经算是难得一见的盛举了。
若是到那时,恐怕又要回复大明王朝以往的官场“故事”,朝廷的赈灾钱款,朝廷紧衣缩食腾挪出的物力财力,也就会进入了某些人的私囊。
这个问题的确是目前面临的最大的考验,是不容回避的,可实在也难以给出一个万全之策。听皇帝陛下的口气,似乎对此恐怕也是愁肠百结、难以得出一个善策。
孙传庭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不过兹事体大,牵扯面之广也是难以想象,总之不是叱咤立办的事情。自己此番以皇帝陛下的“耳目”出行,正可以静下心来好好筹划一番。
当天下午,徐光启请示了皇帝陛下,任命孙传庭为延安巡抚,以利于便宜行事。
另外,为保证他的安全以及办事的方便,也给他配备了几名锦衣卫扈从和听差。虽然其他有关的“行头”可以暂免,可办事人员和扈从不仅必要,而且必须。
锦衣卫是由小旗朱应成带领着四名校尉,负责卫护孙传庭孙巡抚的安全。三名听差则是负责一路之上的往来奔走,以及食宿方面的琐事。
大家也都知道,大明王朝此时的巡抚,还是“行官”,还不是像以后的一省的封疆大吏那样的“坐官”,是“因事设职”,职责就是专事某项差委,因此也不像后世那么的显赫、那么的权势熏天。
次日一早,孙传庭辞别了皇帝陛下和钦差大臣徐光启,带领着一干手下,出凤翔县一直往东,准备从耀州再转北,去“巡抚延安府”一番。
————
尽管因为有了“当今”皇帝陛下的亲临,陕西的破败局势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明王朝的岌岌可危之局也得以暂时的减缓。
可是,历史的车轮尽管因此也不得不改变了一些轨迹,可也千万不能忽视其有着极端“任性”的一面。
也或许……本就是合该孙传庭露脸。
那一世是孙传庭在陕西周至设下了埋伏,经过一番激战之后,将高迎祥一举拿下。
而这一回,是在陕西耀州,孙传庭与高迎祥这对老熟人是不期而遇。
尽管此时的高迎祥尚未打出“闯王”的旗号,尽管此时孙传庭的实际身
《大明念什么字》 第163章 传庭出巡(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