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51章 十二品官制 (第1/2页)

孤君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待周道登、卢象升进入道天后,吕维询问:“可知信王暴毙一事?”

“臣也是入宫时才知此事,十分惊讶。”

周道登递上手中公文,神情忧虑:“横生枝节,臣以为募兵之事宜延后再议。”

吕维翻开公文,内容很敏感,竟然是提议收回魏忠贤、皇帝、皇后手中的通关令符,并建议今后今后不论衙门公务还是私人拜访天关,必须通报承天使司,听从承天使司安排。

给吕维一种生活秘书的感觉,又隐隐间仿佛拔高了自己地位,不再是任何人想见就能见的。自然的也提高了承天司的权威、地位,成了一个要害职位,他们不高兴、不乐意,那下面某些衙门、个人就无法见到吕维。

但承天司的左、右两个参议吃的还是大明户部的俸禄,是大明臣子,那么给大明行方便之门也就成了理所应当的分内之事,这行为侵害的自然是吕维的权益。

为避免这种法理、人情上的错误,周道登最后提议由承天司内部发放俸禄,不再吃大明户部的俸禄。

既然要断绝户部俸禄,那就该给承天司内部重新定义俸禄发放标准。周道登也拟了几套俸禄表格,让吕维选择。

大明俸禄体系本就有太多问题,又不断打补丁修正,合法的补贴、不合法的补贴混在一起能把人绕晕。

吕维稍稍考虑,想选一个相对简单的俸禄体系,按照大明俸禄发放实额,不再折钞、折各种零碎物资,只和银子挂钩,以两石米折银一两为标准,或发全额的米,或折银发放。

这对稳定米价有着积极意义,大明朝开国到末期,米价长期和官方定价持平。除了各地粮仓平抑粮价外,让俸禄中米价、银价固定死,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不仅仅是米价的问题,还关系着银子的购买能力。

如一个正七品,本该支发米俸一年九十石,除了每人每年实发的十二石养家口粮外,余下的就折算银子、布、钞,最后再折成银子,合二十七两左右。米俸、银钱加起来的正式工资,折算后也就三十五两银。

算上各种勉强能见光的收入,一个七品官的年俸约在五十两。

收入再高……那肯定是其家人有经商天赋,纯属额外收入。

周道登偷懒,直接照搬明朝的品官年俸,只是将折俸取消,改为米、钱实发。

吕维稍稍想了想,说:“七品县令年俸九十石,比之两汉县令长之四百石、六百石远远不如。”

周道登小声回答,仿佛怕伤到某人的脸面:“道主,汉官六百石年俸折算到今日,正好九十石重。”

吕维恍然,不以为意,反问:“不想汉、明之间度量衡差距如此巨大……那为何两汉贪腐之风尚可抑制,而大明无官不贪?”

“不是今人本性贪鄙,也不是两汉官吏秉性清廉,而是时代在发展。两汉官员支取俸禄,足以供养家庭之需。而今日之天下物产丰饶且华美,奢侈攀比成风,官场人情往来又多繁复。一样的俸禄,今日之官就显得捉襟见肘,本性不贪的人也就浑水摸鱼,成了贪官。无人不贪,又以法不责众壮胆,贪墨之风高涨,难以压制。”

“因而,凡承天使司所属,罢免种种折俸之余,还要做些改变。就先从俸禄开始,今后只发银钱,同时取消种种补贴。”

吕维拿起公文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年俸数据,仅仅只是稍作考虑,就说:“九品官制颇为不妥,自唐宋以来官吏泾渭分明,为官者多无干练之才,为吏者苦无升迁之望,蹉跎年华有才者不得用,无才者窃居高位,误国误民。因而,凡我承天使司所属,更易为十二品官制,即官阶二十四级。”

“道主圣明!”

周道登当即屈身长拜,卢象升也跟着行礼,反正这辈子长生有望,已不在乎体制更改。进士、文官、清流垄断上升空间,自然弊大于利……对国家来说就毫无利益可言。

按着大明官制,吏也是能升迁的,三年一考,一级级转上来,再经过吏部考核后,也是能当个县丞、知县的,从而走上品官升迁渠道。

这是国初时的情况,那时候还能执行。

就现在的吏部,的确每年都会审批、通过并委任一大批胥吏升上来的县官。可国初时要吏部考核,要验明正身考进士那样考一遍。

现在呢?那么多够资历的吏员在排队等候,可吏部那么忙,哪有时间面试、考核?

所以都是成批签发考核文书,这就导致买官、卖官存在操作空间,有个专有名词,叫‘飞过海’,即花钱让

《大明夭寿了我的狱友竟是朱棣免费阅读》 第51章 十二品官制(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