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4部分 (第1/4页)

瞎说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由贺龙兼代总指挥,叶挺兼代前敌总指挥,下辖第九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军。其中,朱德任第九军军长。

从南昌城出来,朱德按照总指挥部的指示下了一道命令:“减少个人行装,多带武器弹药。”轻装后,部队加快了行军速度。穿着灰色军装、踩着千层底布鞋的朱德,背着一顶结实的竹斗笠,腰别一支小手枪,行进在这支队伍里。尽管天气炎热,他的衣服却穿得严严实实。他的大青马早已被送去驮伤员和武器了。

起义军在临川休整近一周,挥戈南进,经过宜黄、广昌,直指瑞金、会昌。这时,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钱大钧部两个师加两个团共9000人,已从赣州调往瑞金、会昌一带,拦击起义军。

〖〗起义军越过闽赣边境的武夷山后,在9月5日开进长汀,对夺取东江的计划又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决定由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率第二十军和第十一军的第二十四师,从处在粤闽边境的大埔乘船,经韩江顺流而下,直奔潮汕;朱德率领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和第九军教育团,共约4000人留守三河坝,以防敌军从梅县抄袭主力部队进军潮汕的后路。〖HJ〗

随后,朱德考虑到掩护主力的任务完成,遂率部趁雾色无声无息地撤出战斗,南下去会合起义军主力。进至饶平县时,与从潮汕撤退下的起义军余部约200人相遇,才知主力部队已失败。

主力失败的消息石破天惊,从三河坝撤出的部队一下如同炸了锅一般。许多人心情沉重,思想混乱,一些指挥员也处于不知所措的境地。

朱德同几个主要领导干部研究后,决定部队必须尽快离开这里,甩开敌人重兵,摆脱险恶的处境,否则将有全军覆没的危险。10月7日上午,朱德在茂芝的全德学校召开全体军官会议,研究下一步该怎么走。

朱德介绍了起义军主力在潮汕失利的情况后,断然决然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我有责任把‘八一’南昌起义的革命种子保留下来,有决心担起革命重担,有信心把这支革命队伍带出敌人的包围圈,和同志们团结一起,一直把革命干到底!”经过热烈讨论,与会人员一致通过了朱德提出的“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决策,去敌人力量薄弱、群众基础较好的湘赣边界找“落脚点”,开展游击战。

10月下旬,起义军余部到达江西安远县天心圩时,只剩下1000余人,师、团级政治干部只剩下陈毅一人——不少官兵相继离队,有的甚至带着一个排、一个连公开离队,有的还在继续传染失败情绪,要求解散部队。部队有顷刻瓦解之势,南昌起义留下的这点革命火种,有立即熄灭的可能。

在这样的危难关头,朱德沉着镇定地在天心圩进行了初步整顿,部队的情绪有了转变,开小差的减少了。

11月初,部队来到湘、粤、赣三省交界的山区江西崇义县西南的上堡。在上堡进行了纪律整顿和军事训练。上堡整训时,朱德从报上意外地看到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已从广东韶关移防到同崇义接邻的湖南郴州、汝城一带。他同陈毅商量后,便写信给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同期同班同学、第十六军军长范石生,希望同他们合作。

朱德给范石生的信发出去约半个月后的一天,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的一位韦姓军官化装成挑夫,奉范军长之命送来了复信。朱德打开一看,高兴得不得了,原来上面写:“春城一别,匆勿数载。兄怀救国救民大志,远渡重洋,寻求兴邦救国之道。而南昌一举,世人瞩目,弟感佩良深,今虽暂处逆境之中,然中原逐鹿,各方崛起,鹿死谁手,仍未可知。来信所论诸点,愚意可行,弟当勉以为助。兄若再起东山,则来日前途不可量矣!弟今寄人篱下,终非久计,正欲与兄共商良策,以谋自立自强。希即在驾汝城,到曰唯处一晤。专此恭候。”

“伙伕头”死里逃生���(2)

望着范石生熟悉的签名,朱德心中荡起一阵喜悦:“难怪中山先生把他誉为‘军中一范’。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一边让人好好款待范部的信使,一面找陈毅等商量。

11月20日,朱德受党组织的委托,带着一个卫队从崇义的上堡出发,去汝城同第十六军四十七师师部驻地汝城与范石生的代表、该师师长曾曰唯谈判。在途经汝城县壕头圩后,天色很暗了,于是在一座祠堂里住了下来。朱德命令卫队布置岗哨,封锁消息,以免惊动附近的何其朗土匪武装。他和警卫员就住在祠堂后院伙房旁边的一间小屋里。

“叭!叭

《敦厚到油田班车时刻表》 第14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