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6部分 (第1/4页)

风格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周的始祖后稷,是虞舜时期的农业大臣,名字叫弃。关于他的身世,还有一段颇为神奇的传说。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姜嫄是炎帝部落有邰氏之女,嫁给五帝之一的帝喾为正妃。“姜嫄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意思是说,姜嫄有一次出外踏青,在一个草地上发现了一个很大的脚印。姜嫄非常好奇,就试着踩了一下。却不料那是神迹,因而受孕。生弃,弃后来成了有邰氏部落的酋长。姜嫄因此成为周部族的女姓祖先。

前一篇已经说到,商的始祖契,也是帝喾的儿子,其母亲简狄是帝喾的次妃,简狄则是因为吃了鸟蛋而怀孕。商、周有着相类似的神话传说,一方面说明商周都是天命所归,另一方面也说明周代商的合法性。天下乃有德者居之,从而把自己摆在了一个正统的地位。这也是历代统治者惯用的伎俩。

当然姜嫄自己心里明白,她感到这孩子父系不明,于是先后将他扔到小巷里、浅河边和山坡上,但奇怪的是每次都有动物来保护他。姜嫄始感到这孩子不是凡人,就把他抱回来抚养,因为曾经多次抛弃,于是取名曰弃。

弃长大成人后,“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弃后来发明和种植了稷和麦等许多农作物,号称后稷,被后世尊为农神。弃在农业方面的天才,使帝舜大为欢喜,于是封他为农官,并赐封地于邰(今陕西武功西南)。周部族开始兴起,其后世子孙世世重农,颇为富饶。后稷就是周部族的男性祖先。

显然,以后稷为首的周部族是一个农业部族。

《诗经》里有许多追述周先祖重视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农事诗,是周人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

周人“先公”时代,为寻求适宜的居住之地,曾经数度迁徙。

商灭夏后,周部族首领不窋因附夏而受到商的排挤,便率有邰氏迁移到西北,定居于邠。处戎狄之间,从其俗。有邰氏除了受戎狄之俗影响外,还带去了中原发达的青铜业、农业、家畜、养殖业等技术,这是其区别于戎狄的明证。

不窋之孙公刘,再迁徙于豳(今陕西彬县东北),“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周道之兴自此始。”成为商王朝统治下的一个邦国。

传到后稷第12代孙古公亶父时,因多次为戎、狄族所逼,又南迁至岐(今陕西岐山东北),称为“周原”。古公亶父看到这里土地肥沃,于是“筑室于兹”,发展农业。与姜姓婚嫁杂居,部族日臻强盛,渐具国家规模。

到古公亶父之子季历时,国力又有一定的发展,但是比之商王朝,仍属小邦,因此对殷臣服。《竹书纪年》记武乙三十四年“周公季历来朝。王赐地三十县,玉十玦,马十匹”。三十五年,“周公季历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狄)王”,这是季历首次见于史册。

季历接受殷王之命伐西落鬼戎。因鬼方是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所以季历初伐鬼方时心怀恐惧。但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战,最后取得了胜利,因而受到殷王的赏赐,命为牧师。牧师即后来的方伯,为一方诸侯之长。季历为了与殷王朝搞好关系,又娶殷女为妻。因周只是臣服于殷商王朝的小国,所以没有自己的宗庙,“彝文武帝乙”(文王时期的周人甲骨之辞),不得不去祭祀殷人的祖先。也说明文丁和帝乙时代,殷周关系基本是友好的。

文王是古公亶父的孙子,叫姬昌。他继位时,周依旧是一个方圆百里的小国,《孟子·公孙丑上》就说:“文王以百里。”所以,周初人自称“小邦”。春秋时人还说“商周之不敌”。

但周人在文王时期,政治修明,发展生产,开辟疆土,收容四方归附的人民。《史记·周本纪》载:文王“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诗·大雅·生民》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周原甲骨还有“楚子来告”的记录。文王积聚力量,周人迅速地发展起来,国力日渐强盛,并开始沿渭水向东发展。

羑里之囚

周人的强大,自然引起了殷人的疑忌。虽然在季历之前,殷周关系尚好,但殷王文丁还是找了个借口,杀了季历。季历子姬昌继任为周族首领后,表面上仍臣服于商,但暗中却加紧发展经济,扩充军队,做反商的准备。他经常用美女和珍宝贿赂商王左右。因此,在商纣王时,姬昌被封为西伯侯。与九侯、鄂侯同为当时殷商王朝的辅政三公。

西伯侯是一个非常仁义的人,他以德服人,将自己的领地建立成了一个经济发达,人人谦让,夜不闭户,路不拾

《金刚2帝国崛起》 第6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