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津鸿一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九岁时,于仲文被父亲带到云阳宫,见过还是西魏丞相的宇文泰,宇文泰问他:听说你喜欢读书,书中说了些什么事呢?
于仲文随囗而答:书中说的是帮助父亲事奉君王的事,并概括道:不过忠孝而已。
这让宇文泰很是惊叹。
看来古时候的能人,多半都是神童出身,这和古时候同样重视年轻干部的选拨有关。
于仲文后来拜名士、中书博士李祥为师,学道有成。
长大后,于仲文因风流倜傥,英气勃发,成了名公子。
言及这于仲文的才高八斗,有一个故事可以佐证:
说是有任、杜两家人,都要丢了一头牛,后来其他人帮忙找回了一头,两家人都说这头牛就是自己家那头,谁也说服不了谁,官司竟打到州郡,仍然是很长时间都不能解决。
有一天,这益州的长史,相当于益州的副市长,叫韩伯俊的,说:有个人叫于仲文的人,从小就很聪明,可以让他来办这事。
这断案借助于神童,到是从未听说,看来古代官吏也并非都是看谁家送的银子多,而尽断黑案的。
这于仲文果然有办法,满囗答应说,这事好办。
于是,他让两家人各自把自家的牛群赶来,然后将那头找回来的牛放开,结果这头牛慢腾腾地走向任家的牛群中。
这还不算,于仲文还让人暗中把这头牛弄了点小伤,结果发现,任家的人很伤心,而杜家的人却好象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于仲文因此而盘问这杜家户主,这人承认有罪而去。
这与以色列的所罗门王,智断婴儿母亲案,有着惊人的相似,但绝对是本土原创。
所以现在有西域人士,见国人不搞政治,搞起经济来,如此了得,叹服之余说中国人是东方的犹太人,看来此处应该是一个有力的例证。
当然,这应该是一个对儿童而言的益智故事。
还有一个有关于仲文不畏权贵,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
是说当时始州的刺史屈突尚,是宇文护的党羽,因罪被下狱,但负责此案的官员,因畏惧宇文护的权势,都不敢将其治罪。
于仲文到后,不畏权势,而将其治罪。因此四川的百姓用押韵且对仗的话称赞他:“明断无双有于公,不避强御有次武。”
这是于仲文在四川任职期间的故事,他由于为四川人民断过牛归谁家等名案,不久就高升了,成了御正下大夫,副部长级。
此后于仲文多次随军征战,功劳很大,奖励也在升级,后来达到“授仪同三司”,也就是出门参加会议,视察地方时,坐什么牌子的车,有没有警车开道,和国家领导人的排场可有一比。
再后来,到了北周宣帝时,于仲文成了东郡(治滑台,今河南滑县东旧城)太守,地级市市长,官职没有升,却拥有实权。
这样一个猛人,敌人大兵压境时,弃城逃跑,其妻儿老小,一家遇害,应该确属事出有因。
杨丞相慧眼识人,并没有治他的罪,反而将其升为河南省省长,只不过,这官当不当得成,要看他自己有没有能耐,光复失地。
于是,河南省长兼河南军区司令于仲文,率三军开进至蓼,即今河南省固始县,距梁郡(治睢阳,今安徽寿县城关镇)只有七里的地方,安营扎寨。
打过一次照面的蛮人檀让,就在前面不远。
于名将敢于在离得不远处扎下营盘,是在故意亮肌肉,因为他带的兵,都是些老弱病残。
檀让这人名不见经传,看来是雇佣兵。
但这人手中有数万之众,且为强悍的打劫者,盗马贼所组成,不象于名将手下尽是败将残兵,虽然要打回老家去的农民,士气是有,却武功不行。
正因为如此,这于名将抢先发飚。
他带兵到城下挑战,让这檀让见了十分怀疑。
这帮乌合之众,是不是前来送死的?
不用打,就知道胜负。
檀让不得已,出城门应战,果然,这些人一触即溃,顿作鸟散。
但是,打跑了,他们却又不知什么时候,又回到城下挑战。
于是,只好再打。
一来二回,这帮人却是屡败屡战。
这正真是烦人。
如此,蛮人檀让受不了于名将的这种折磨,最好的办法,就是你叫你的阵,我睡我的觉。
先前听说这于某人很能打,却是见面不如闻名。
《隋朝的兴亡》 第7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