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页)
开盖有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鳎�馐撬�耙瞪�闹兴��钛现氐囊淮谓鹑谖;��⒃げ饨�懈�啻笮徒鹑诨�乖谡獬∥;�械瓜隆�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格林斯潘一错再错,但该大腕还能继续“一锤定音”。此后,“百年一遇的大危机”几乎成为共识,大批经济学家跟在格老屁股后面做起了不厌其烦的解释工作。
从“百年一遇”到“300年一遇”
其实,格林斯潘并未说清楚为什么是“百年一遇”。深谙“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二分法”几十年的格大腕,其实不懂或不愿意懂实业、资源、金融大三角关系,未运用“三分法”深入分析金融危机,因此并未看到资源—能源泡沫是大危机的“元凶”,也就不懂得此次大危机动摇的是实业和金融的关系,而后者正是工业革命300年来西方市场经济的基础。
2008年11月25日,《广州日报》发表专访文章,文章指出:“这场经济危机并非如格老所言为百年一遇,实际上就西方经济的发展而言,绝对是一场300年一遇的大危机……它将从根本上动摇和改变西方世界自英国工业革命300年来形成的市场经济和经济理论。”这是中国理论界第一次将此次大危机的级别从“百年一遇”提高到“300年一遇”。这一判断不再凭经验作出,而是从大危机的原因及其影响的经济模式作出。
将此次危机定为“300年一遇”,不久就有了铁证。2008年1月8日,英国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降低至1�5%,这是该行1694年成立以来的最低水平,也是该行成立315年来首次将基准利率降至2%以下。300年一遇的大危机终于有了300年一遇的低利率。此后,欧美主要国家的利率纷纷下调至历史最低。
从“300年一遇”到“千年一遇”
2008年12月31日,《证券日报》发表了《3年、30年、300年、3000年——大视角观察大危机》一文(见本书附录一)。该文明确指出:金融危机将促使世界特别是西方发达工业世界反思经济发展模式,这次反思浪潮将引领人们“回到历史中”。
1 “第一生产力”胜利了(2)
这次金融危机的蔓延速度之快,冲击力之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为历史所罕见,是第一次真正的波及世界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历史首先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生产力有三大要素——体力、物力和智力,在人类经济史近3000年来绝大多数时间里,体力发挥着主要作用,因此人口是国民经济管理的主旋律;在近300年的时间里,物力也就是生产资料,发挥着主要作用,因此工业是国民经济管理的主旋律;但是现在,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情况已经发生巨变,智力也就是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此次金融危机是工业革命300年来,过度掠夺和消耗自然资源的危机,是资源和纸币过度结合忽视实业的危机,给了旧工业模式致命一击。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就此走向新型工业化和绿色发展道路的概率陡然增加。大破必大立。3000年后,人类或许会开启世界经济的新的“源头活水”。
这可能是国内公开发表的第一篇从千年角度研究此次大危机的文章,将此次大危机的级别从“300年一遇”提高到“3000年一遇”。四个月后,中国的一些主流经济学家似乎接受了“3000年一遇”的观点,称此次大危机“史无前例”。
的确,这次金融危机的蔓延速度之快,冲击力之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为历史所罕见,是第一次真正的波及世界的全球性经济危机。1929年爆发的美国大萧条,虽然持续了7年之久,但主要是对美欧等西方国家的经济产生了冲击,还是区域性问题,对很多不发达国家并没产生太大影响。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及2000年的网络经济泡沫的破灭,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破坏,但其影响也是局部的。从历史上看,没有哪次冲击波像此次金融危机这样对整个世界经济冲击如此之大、如此之广。
然而,“史无前例”的说法仍然是一个经验主义的大概判断,没有说清楚造成此次大危机的内在科学逻辑。将此次大危机的级别从“百年一遇”连续升级为“300年一遇”和“3000年一遇”,绝不是算命先生的信口开河,也不是经验主义的大概判断,而是有深刻的理论依据的。
*开创的第一生产力决定论是这一“千年”视角的内在逻辑。下面沿着三个“第一生产力”的发展脉络,寻找此次纸币出轨造成的大危机的深刻而又简单的原因。
三个“第
《出轨的韩剧电视剧》 第8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