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27部分 (第1/4页)

没事找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K�浅晌��雠哟蟮挠蚊袢禾濉�

由于返迁时他们的生活资料全部留在安置地,家底一片空虚。游民们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他们只好在河边、岸边、山边搭茅庵睡席片,库水上来了,他们就跑;库水下去了,他们就在江边消落的泥地上撒把种子,收多少算多少。在一些公路、码头边返迁移民的庵棚长达数公里。

故园大迁徙:历史的伤痛与眼泪(12)

他们有的四处卖苦力,给建筑工地拉板车、掏沙、装卸、搞运输;有的四处捡破烂,捡垃圾、捡废弃物、捡烂菜;他们有的返迁早,在陡坡上开荒半年收粮、半年乞讨,返迁晚的,无地可开垦,他们只好四季乞讨;再无办法的就男的去偷,女的去卖淫……

总之,他们宁可挨饿乞讨、宁可寒窑破棚也不返回安置区。

2

淅川县原黄庄乡石桥大队杏山小队康长林,全家5口人,1971年返回后将卖房款买粮口用尽后,一家人逃荒至内乡瓦亭,把大女儿嫁给福星大队三队会计而入队落户,三年后女婿被免掉会计职务而举家被赶出生产队。后讨饭三年又把二女儿许给另一生产队会计后方安家落户,因家底空虚,全家年吃统销粮4个月,共借、贷款1300余元,那个年代1300元外债是个天文数字;

返迁移民侯学定,全家8口人,1973年返回,在淅川黄庄公社石桥大队东沟生产队水库边搭草庵一间,生活靠在库边开垦的二亩荒地,仅能维持二至三个月,其余时间全靠乞讨要饭,五个孩子都因无钱而未入学;香花乡周沟村四组移民张志芳,全家6口人,1977年返回后在该公社搭一间茅屋居住,后沦落乞讨。1980年3月,张志芳一家讨饭至周沟四队,将其18岁的三女儿嫁给队长的弟弟方才入队落户,住的是生产队原来的牛屋;返迁移民马会州,返迁后住在陈庄三队,全家10口人挤住在两间草庵里,本人残废,两个孩子在外讨饭,三个孩子光着屁股,15岁大女儿和母亲轮流穿一条裤子……

2005年6月,我踏访来到河南淅川仓房镇,仓房镇当年移民多达15000人,返迁移民也最多,达2300多人,他们原本都是居住在土肥水美的古丹阳下寺和龙城的居民,古丹阳沉没后他们被迁移到湖北荆门和钟祥县,后因与当地人发生武斗于1969年之后陆续流落回乡。仓房镇有一个村庄叫沿江村,在淅川的地图上我们是找不到这个村庄的。这个村庄居住着468个返迁移民,当年他们从荆门一路乞讨回来,回来后,他们就在家乡后面三面环水的山地上搭庵棚,垦荒,捞鱼维生。但原本属于他们的山地在他们迁走后划给了县林场,因此,他们常因垦荒又与林场发生纠纷甚至武斗。白天扒的红薯垄、插上的红薯秧,夜里就被林场给平了,种上树苗;耕牛也被拉走20多天不给,公社书记出面说情,才又把牛赶回来……

在返迁潮开始的年代,国家政策是坚决不予安置,不予承认,不准上户。但移民们宁愿挨锇受冻也不返回安置区,库区各县开始不断向国务院、水利部写报告,1984年经水利部下文同意,库区各县下发了关于承认返迁移民户口的文件,自此,返迁移民才有了部分合法移民的待遇。但农村的土地承包已分配完毕,库区原本人均只有几分地,于是,返迁移民大多数没有承包上土地,他们依然过着流浪的生活。1985年由仓房一位公社书记帮助在山岗上栖息的人们起了个村名——沿江村。

6月4日,仓房镇副镇长海东玉带我沿着坷坎不平的山脊土路,来到了沿江村。我们在村支书的家刚一坐下,六七个村民闻讯就围了过来,他们热情、憨厚,他们纯朴、善良,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对我说着他们几十年的日子,他们没有怨恨,更没有眼泪,对于艰辛的日子,他们已经习已为常。只是他们对于几十年前发生的那场残烈的武斗记忆犹新,他们也因此走上了无家可归的返乡之路——

湖北省荆门县曾迁去淅川移民多达2�6万人,属整搬整迁,即淅川一个生产队整体安置在荆门一个生产队。移民到达安置地后,因争地和烧柴等问题常与当地群众发生矛盾,至1969年矛盾激化。是年7月,当地群众数千人在一个夜晚到移民生产队殴打移民,并动用猎枪、扁担、砍刀等器械,使移民多人受伤。熊庄蒋金荣、何庄何骆驼被猎枪打死,移民郭志富妻子怕挨打,三伏天穿棉袄被热死,并有多人受伤,有的胳膊被打断。移民数次被打后,第四次夜晚做了防备,形成了肉搏战。何庄移民肖道明看到何骆驼被打死后,用铡刀一下劈死两名当地群众,这次武斗自晚上

《大江北里核酸检测》 第27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