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47章 调整贷款模式 (第1/4页)

相山晚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从宛平回到京城之后,胡文霆就投入到对即将开始的房产销售的研究之中,对于自己所建的房子,无论是在性价比方面,还是户型结构方面,乃至周边的配套设施方面,胡文霆都充满了信心,这点他已经从陆续收到的反馈信息当中得到了证实。

他目前最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大部份普通购房者的资金问题,因为无论在哪个朝代,普通百姓手里都不可有很多的存款。

因此,对于大部份普通百姓来说,虽然他们也非常期待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但无奈大多人又都因为囊中羞涩,掏不出那么一大笔的购房款,于是就只能是在梦里想一想那些新房子了。

说到这里,有的读者可能会顺口来上那么一句,把后世的按揭贷款模式直接搬过去不就得了,在这里我要解释两句,事实上,古代的一些经济活动也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落后。

出于生产生活等需要,在古代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借贷行为,其模式也是后世一样,具借方需要向出借方支付一定利息,利息为多少,由双方协定。但是在一般情况下,为了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古代官方通常都会制定出一个指导性的法定利率,至于能不能得到真正的执行,大家可以参照一下后世的情况。

把古代典籍《周礼》记载,早在三千多年前,西周的官方市场就开始开始出现赊贷制,视借贷情况不同收取不等的利息。

一种是针对普通百姓的消费贷款,就是百姓行从官方机构赊买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货物,并约定好付款日期,一般时间不过三个月。在此期间内,是免息的,就是百姓不用向官府方面支付额外的费用。

一旦赊买方到了约定赊期还没有及时结清货款,就需要向官府方面支付百分之五以上的贷用利息,这是政府方面为百姓提供的带有扶助性质的低息借贷。

另一种是商人也可以向官方借钱用于生产经营,但需按照实际借贷期,收取百分之二十五的利息,在《周礼》中有规定:“民之贷者取息有至二十有五”。

这个利率相对于后世的官方贷款利率来说,已经是非常高了,而民间私人经营的借贷利率还要远高于此。

在汉代,国家规定的法定利率是百分之二十,比如《汉书·货殖传》中有记载:“农工商贾,大率岁万息二千。”通过《新唐书》、《宋史》等史料,可知唐代、宋代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官方的放贷利率也是维持在百分之二十左右。

比如北宋熙宁变法中,王安石同志推出的“青苗法”,就规定了百姓从官府借贷青苗钱的利息,并声称“则二分(利息)者亦常平之中正也”,可见百分之二十的利率是官方标准,其对社会上的借贷行为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众所周知,宋代的商业经济相当发达,在城市中从事资金调节的机构也比较多,比如民间富户经营的质库,有寺庙经营的长生库,还有官方经营的抵当库,都从事资金调节借贷,从相关史料来看,当时民间借贷利率几乎都在百分之二十以上。

尤其是遇到荒歉年景,很多富人借给贫民钱财所收的利息达到了恐怖的百分之百以上,这既影响了民生,也使百姓更交不起皇粮国税,因此在宋太宗端拱年间朝廷曾下令:“有取富民谷麦资财,出息不得逾倍”。

到了南宋时期,更有商人直接把借贷生意发展到了各家的军队之中,不过当时的朝廷进行出于稳定军队的考虑,很快就出台政策,禁止了这种借贷行为。

那么胡文霆当前所在的明代,官方规定的合法利息是多少?后世有学者通过研究指出,明代“一般利息均在月利百分之二以上”,也就是说年利率百分之二十四以上。

从以上的一些资料中我们可以得知,古代在借贷活动方面,无论是官方经营的也好,还是民间资本经营的一些典当行等出借机构也好,他们提供的借贷品种,可谓是五花八门,丰富之极。

套用一句后世的流行语,那就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提供不了的。”借贷者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到时候,自己能不能承担得起其高昂的利息。

就拿胡文霆所处的明代来说吧,明代的当铺名称达十几种之多,典当的数目、资本额都十分壮观。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万历三十五年,仅河南省便有二百家以上的当铺。其经营者从过去的官僚、地主转变为商人为主要力量,其主要业务有:接当和放款,相当于后世的抵押贷款。

明初的沈万三就是着名的贷款经营者之一,不过更准确的说他应该是属于后世所称的高利贷者。

《崇祯功过》 第47章 调整贷款模式(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