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吻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率领他的学员突然解除了许崇智部队的武装,而把这些部队并入自己的军队,壮大了力量。 许崇智解决了,但国民党还不是他蒋介石的,他的头上还顶着一个国民政府的主席汪精卫。蒋介石让这么大的一块石头压着是睡不安稳的,虽然他出道不久,但那辞职的把戏并未被人识破,依然可以拿来应用。他想,只要保住国民国民军总司令的职务,其他的什么军事委员会委员、广东警备司令的职务,都是虚的和累赘的。 蒋介石拜访了汪精卫,严肃地提出辞去军事委员会委员和广东警备司令的职务。汪精卫不露声色地听着,既不表示接受,也不表示拒绝。汪精卫心里明白,蒋介石是来搅局的,现在的政权并不巩固,随便变动人事,只会引起混乱,控制得好则可,控制不好自己的位置就会摇晃。他采取了沉默。 蒋介石的辞职没有成功,他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你不接受我的辞呈,那就请俄国人离开。” 汪精卫骑虎难下了。人事的变动都让他为难,政策的变动就更不堪设想了。赶走俄国人就意味要同国际共产党翻脸,国内的共产党也不能答应。蒋介石这招很狠,打蛇打七寸,汪精卫没有安稳日子好过。
独秀不秀
第七章
独秀不秀
陈独秀与蒋介石不可同日而语,蒋介石的城府太深了。早在蒋介石去苏联考察的时候,蒋介石在心里就开始反对共产党,而且决心要铲除共产党。但他的势力还弱小的时候,或者说时机不成熟时,他却不动声色,甚而至于到处宣扬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政策。陈独秀是政治上的傻子,他看不清蒋介石的庐山真面目,在言行上一味地吹捧帮助蒋介石。拿自己的敌人当朋友,最终的结果是羊入虎口。 独秀不秀之出就在于此。令历史嘲笑的是国民党要开除他的党籍,共产党也要开除他的党籍这在 在政治上陈古今中外史上独一无二,真可谓一枝独秀。 陈独秀的性格“怪”而且“狂”,他不受任何人和事的约束。他的祖父曾气愤地骂道:“将来长大成人,一定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不是成龙就是成蛇”。老人家的眼力果然不错,后来陈独秀的言行证实了他爷爷的预言。 1903年3月31日夜晚,东京到处散发着樱花芳香的气息。月光下树影憧憧,昆虫在嫩绿的草坪中嗡嗡作响,和偶然走过去的悉悉索索的脚步声交叠在一起,增加了夜的宁静。这时,有几个黑影轻手轻脚地闯进姚昱(清政府陆军学生监督)的住室。只见抱腰的抱腰,捧头的捧头,捉手的捉手,惊慌失措的姚昱还没有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只听得咔嚓一响,姚昱的辫子连辫根齐刷刷地被剪去。大家发一声喊,顷刻间人去辫空。原来这抱腰的是张继,捧头的是邹容,执剪的就是陈独秀。 这一瞬间对陈独秀而言,极富象征意义他的一生所走的道路在这一剪中就选定了。他为之终身奋斗的,便是剪去国民灵魂中的“辫子”。 头上的辫子易剪,灵魂中的辫子却不易剪。因为这条道路是一条悲壮之路。辛亥革命前后十余年,陈独秀一肩行李,一把雨伞,足迹遍及江淮南北,到处物色革命同志。 陈独秀一路行走,一路宣传革命道理。他的演讲极富感情,以情感人。在这一点上陈独秀是实实在在的真情实感。陈独秀感情极为丰富。1908年,陈独秀的兄长庆元去世,陈独秀得讯后,连夜披衣重新燃起一支蜡烛,用手指拨响了案几上的琴。其音愈加哀悲,陈独秀恍恍惚惚,如呆如痴。这时,没有插栓的门响了,寒风扣门而入。陈独秀慌忙起身仰视,门外是霜天一色,月光下杳无人迹的马路向远处延伸。陈独秀进屋关上门,*就枕,触景生情,泪如断线的珠子,顷刻将衾枕印湿一片。 陈独秀感情丰富,性格却是十分的“狂”。他在北大担任文科学长的两年,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而这期间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发生在1919年6月11日的新世界屋顶花园。那天晚上,41岁的陈独秀立高楼风满袖,向下层露台上看电影的群众散发传单。这是空前绝后的举动,以后爱惜羽毛的教授们是不敢效仿的。试想一位最高学府的文科学长,应当是衣冠楚楚、文质彬彬、道貌岸然,或是贾政式的人物。陈独秀的行为,太出格了。但他却说:“若夫博学而不能致用,漠视实际上生活上之冷血动物,乃中国旧式之书生,非二十世纪新青年也”。他一辈子以“新青年”自居。 陈独秀一生博览群书,是个大学问家。他的《独秀文存》是本世纪中国最具魅力的文集之一。他晚年的语言学研究,也并非陶渊明式的,寻找一条自适之路、一处温馨的桃花源,而是与他登上新世界的屋顶散发传单的
《蒋介石首席智囊》 第4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