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生在秋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
直至20世纪40年代那一次世界大战的罪恶之火和正义之光的残酷较量,轰响震天的蘑菇云才把中国的有识之士和正义力量惊醒。以武器对抗武器,以战争消灭战争,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道理,终于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词典中开宗明义赫然昭示。飞天之梦,开始正式地艰难启动。
《天歌》饱蘸着浓墨,以激情迸涌、气势磅礴的现实性文学的笔力,再现了50年时空的交叉跨越,现实与历史的相互辉映,人物和事件的可歌可泣;展现了中华民族实现飞天梦想的风风雨雨和惊涛骇浪;真实记录和讴歌了中华神箭飞起从艰辛到成功的全过程。
中国的飞天历程,是极其艰难困苦的,又是极其壮丽和伟大的。谁来记录它,谁来讴歌并弘扬它?天泉们毅然决然地承担了这一光荣而沉重的任务。凭这,我们不得不为这些道义在肩的作家们颔首致敬,不得不向这些抛弃功利和个人好恶的义士们学习!
我们捧读《天歌》,书中那些已逝去的岁月和创业者的悲壮故事又活生生地跃然在我们眼前,使得我们不得不收起点击虚幻网络的指尖,不得不收回我们已经投向世俗的目光,甚至停下我们已经迈向浑浊喧嚣的脚步,凝神虔诚地将自己融入到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中去。去感受那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壮丽前行的伟大壮举的力量和激情,去加入到这个推进中华文明和中华强盛的滚滚向前的队列中,去出份力,去喝声彩。
我们得感谢《天歌》,感谢天泉们!
《天歌》的价值和意义已不仅仅是宣扬和讴歌中华儿女飞天的壮举,而是已经挖掘并深入到人们的思想意志和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德的深层了。
捧读着《天歌》,仿佛真切地听到了腾飞的火箭奏鸣着一曲中华民族扬眉吐气,欣欣向荣,不屈不饶的天籁之歌、壮丽之歌和胜利之歌!感动和激动的泪水已然充盈着眼眶,为我们伟大的民族,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也为《天歌》,为我们的天泉建明同行。
当我翻到《天歌》的尾声,在那“优美动听的月亮之上”,我听到了《天歌》中这样唱到:“啊!当年的壮志宏图化为呼啸射向太空的火箭,摇撼着五千年中国的崛起,燃烧着十三亿中华儿女拼搏的战火,让后羿射日顿时失去了神话迷人的魅力,让嫦娥奔月不再是老奶奶留给儿孙们童年的传说儿歌……”。
于是,我决定再读一遍《天歌》。
以人的角度高昂的天歌
——读《天歌》
文/刘火
倘若,报告文学只对事件感兴趣,哪怕这一事件是非常重大的事件。那么,很难说,这样的文体是报告文学,也许就只能是历史,即使这样的历史尚有一点点文学因素。
天泉、何建明的《天歌》无疑写的是重大事件。长达近40万字的《天歌》,是直击中国火箭航天从诞生、发展到壮大全过程的一部大书。这当然是一部为中国火箭航天人歌功颂德的作品,是一部为中国火箭航天技术取得巨大成就所抒写的壮丽历史史诗。不过,这还不是让我最感动的事件。让我最感动的是,这部长篇报告文学是从人的角度来状写的。也就是说,《天歌》是以人的角度进入到中国火箭航天发展的全过程。1966年,是中国中远程火箭与核弹结合实验的关键一年,就在这年10月下旬,箭弹最后冲刺的时候,建国后一直负责“两弹一星”的聂荣臻元帅的得力助手、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安东因车祸不幸遇难。此时,《天歌》的作者写道:
——聂帅久久凝望着桌上安东与他在五台山上的合影,热泪盈眶,几乎昏阙,幸好秘书来了,才将他扶坐在沙发上。“安东,我的战友,可惜你已看不到我们的核导弹爆炸了,……”
这当然是战友情。但我们从叙述的情态和角度上看,这显然超越了工作关系、超越与重大事件相连关系的一种角度。那就是,人性中特别是中国人性中“白发人送黑发人”那样的伤心和哀恸!正是从这样的角度界入到中国火箭航天发展,才让这部报告文学,在充满着大江东去的豪情的同时,也时时散发出人性温情脉脉的一面。当聂帅听说中近导弹发动机的副总工程师任新民的手冻伤时,聂帅找到一分院党委书记张钧说:“张钧,任新民的手冻伤了,你们怎么搞的,怎么不注意,不能由着他们的性子干,这可不是小事。你回去帮我看看,叫任老师注意身体。”本来,那时搞“两弹一星”就是争时间、抢速度,与美国争、与苏联抢,与所有已有和正在搞“两弹一星”的国家争和抢。正如书中用大量的篇幅
《天歌唱起来伴奏带》 第3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