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44部分 (第1/1页)

僻处自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始自营“衣记”饭馆。他制作的小面用料和做工极其考究,也很费时,每天的销量不是很大,但小面味道非常好,所以“衣福堂小面”远近闻名,前来品尝的客人越来越多,常有外地游客因吃不上衣福堂小面而引为憾事。

11�油镟

油镟是一种油煎饼,系济南的传统风味小吃,因其形似螺旋、表面呈金黄色、外皮酥脆、内瓤柔嫩、葱香透鼻而得名。清乾隆年间戏曲作家李斗(生卒年不详,字北有,号艾塘,江苏仪征人)在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写道:“城内外小茶肆或为油镟饼,或为甑儿糕,或为松毛包子,茆檐荜门,每旦络绎不绝。”这里所说的“城”既是济南城。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十章 食不厌精话鲁菜(18)

据说:济南的油镟是100多年前,由齐河县境内的徐氏三兄弟从南京传来。为了适应济南人的口味,他们改进配料,将口味变为北方人喜欢食用的咸香味,受到顾客的欢迎,生意十分兴隆,人称“徐家油”。后来,很多餐馆进行仿制,油镟逐渐成为济南的风味小吃。如今,济南的大街小巷常可见到卖油镟的小摊。

第三节山东酒文化

众所周知,山东人爱喝酒。到了山东,大人物大喝,小人物小喝,老农就着一把花生米也能喝。从城市到乡村、从宾馆到平常人家,处处酒香弥漫,喝酒已成为山东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性格特征、一种文化传统。山东人喝酒,没有阮籍的怪异放诞,没有李白的*倜傥,有的是豪气与爽朗。好汉武松连喝十八碗,打死一猛虎;快活林里喝遍酒肆,醉打蒋门神;水泊梁山的好汉们大碗喝酒……其豪迈气概令人难以比肩。正是由于山东人爱喝酒以及其独特的饮酒习俗,山东才拥有了绚烂多姿的酒文化。

一、酒的起源

中国的造酒历史非常悠久,《史记·殷本纪》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商纣王以酒为池,长夜饮酒。不仅造酒的历史非常悠久,关于酒的起源也有多种传说:

1�仪狄酿酒

关于仪狄酿酒,早在秦汉时期的《世本》中就写道:“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秫酒。”后来,西汉刘向在《战国策·魏策》中也写道:“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夏朝帝王),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之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酒”作了如下解释:“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

由以上记载可知,仪狄生活在夏禹时期。当时,大禹因治水有功而当上了皇帝,但是过度的操劳也让他的身体日益瘦弱,禹的女儿心疼父王,便命令负责膳食的仪狄想办法。有一天,仪狄到深山打猎,无意中发现了一潭发酵的汁液,很好奇,品尝之后感到全身热乎乎的,很舒服,认为这是“神来之水”,并将其献给了大禹。禹饮用之后胃口大开,精神逐渐好转。于是,仪狄在禹的鼓励下研制这种“神来之水”,经过一番努力,最终研制成功,而这种“神来之水”就是最早的酒,仪狄也因此被封为“酒祖”。

2�杜康酿酒

关于杜康酿酒,在《吕氏春秋》、《战国策》、《说文解字》等古籍中都有记载,清乾隆年间的《白水县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载:杜康字仲宁,白水县康家卫人,善造酒。

传说杜康本是黄帝手下的一位大臣,专管粮食生产。当时,粮食连年丰收,却没有装粮食的仓库,杜康便把粮食存放在树洞里。过了很长时间,树洞里的粮食由于日晒雨淋而逐渐发酵,杜康当时吓坏了,担心自己要为此承担很大的责任。但是,他在品尝了发酵的粮食汁液之后却感觉精神饱满、浑身有劲,便将这种汁液拿给黄帝品尝,希望能免去保管粮食不利的责罚。

黄帝品尝之后感觉味道不错,非但没有责罚杜康,还给这种汁液取名“酒”,并命他专门研究这种汁液。从那以后,酒就诞生了。

二、鲁人的饮酒习俗

山东自古就是礼仪之帮,山东人喝酒多是一种礼节性场面、一种情感表达方式、一种热烈气氛的营造。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因此,对客人最真诚、最热情的招待就是设宴喝酒。 。。

《齐鲁文化走出去》 第44部分(第1/1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