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2部分 (第1/4页)

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忠诚的小弟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尉迟敬德。尉迟敬德本是降将,李世民爱其骁勇,坦诚相待,甚至“出入同卧起”。尉迟敬德大为感动,屡次在生死之间挽救了李世民的性命。后来有人诬告尉迟敬德谋反,尉迟敬德立刻脱了衣服,露出累累伤痕,每一道伤疤,都印记着一次生死之战。李世民当场为之落泪。最后在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敬德又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武将之中,他是李世民第一心腹。

其实,在李世民的权力核心圈子中,如尉迟敬德这样一见倾心、终身相随的文臣武将,比比皆是。善于团结人,可以说是李世民最大的长处。不仅是在打天下的时候,更有后来争夺帝位中,危难之际,李世民的班子中,没有一人背叛。李世民的领袖魅力是无可置疑的。这个优点,在“贞观之治”中,更是彰显得淋漓尽致,为后世津津乐道。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三、少年英雄,领袖气度(2)

如果仅凭一人之力,就是再天纵奇才,也是做不了什么大事的。团队很重要。正是因为善于团结人,善于用人,李世民在文治武功两方面都获得了巨大成功。

李世民不仅是个少年英雄,更是一个极孚众望的少帅。

当上皇帝之后,李世民曾经做过一番自我评价,开头便是:“朕年十八便为经纶王业,北剪刘武周,西平薛举,东擒窦建德、王世充,二十四而天下定。”

他自称十八岁起兵,后来白居易写诗也说“太宗十八举义兵”。其实李世民出生于开皇十八年岁末,公元599年年初。李渊晋阳起兵则是在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世民当时虚岁二十。

不过,在此之前李世民已经有了一点儿军事经验。大业十一年(615),隋炀帝被突厥围困在雁门,下诏求援。李世民应募从军,当时军情危急,敌众我寡,他向云定兴提出“必赍旗鼓以设疑兵”的策略,“虚张声势”,吓退敌人。虽然不可能起到什么实质作用,但李世民的随机应变、足智多谋初露峥嵘。

史书上说李世民少年时代就“聪睿,玄鉴深远,临机果断,不拘小节,时人莫能测也”。虽然有吹嘘之嫌,但也能反映出李世民并非有勇无谋之辈。“聪睿”,是聪明,但不是小聪明,而是大聪明。“玄鉴深远”,一般指城府很深,稳重,喜怒不形于色。说明李世民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考虑问题比较周全。“临机果断”,就是敢拍板,敢负责。这是一个领袖必备的素质。“不拘小节”,不会瞻前顾后,受人束缚。这显然也是做大事的气概。“时人莫测”,可以想象,大概是由于李世民的聪睿和成熟,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可以看到,李世民是一个比较早熟的人,并且是具备了团队CEO特质的少年英杰。

正如李世民自己所说,他最得意的有几次战役,正是凭着这几次战役,唐朝不仅坐稳了,而且得以再度一统天下,奠定了强大的帝国版图。有趣的是,这几次战役,交战的对象刚好是跟今日中国省份大致吻合的几个区域的割据势力。我们就按照今天的省份区域来看看李世民的王业长征路。

陕西——晋阳起兵,克定关中

大业十三年,李渊由晋阳进军关中,直指长安,拉开了李世民逐鹿天下的序幕。

进军途中,李世民和李建成分领左右军,统军作战,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时的李世民已经充分表现出善于以骑兵冲锋陷阵的特点。他的军事才能也迅速得到成长。但是,这个阶段,李世民还不是统帅,而只是先锋的将领角色。所以这份功劳,李世民最多得三分之一。

在坐稳了关中之后,李世民才真正开始了统率千军、横扫天下的辉煌。

甘肃——先败后胜,西平薛举

隋末群雄并起,远在西北一隅的豪杰也不甘寂寞。在李家占据了长安、克定关中的时候,一个兰州富豪薛举趁机占据西北,而且打出了称帝大旗,自称秦。

薛举如果要争天下,只能是东向争夺关中。因为他往西进军,就进了沙漠,几个绿洲显然不足以支撑他的梦想。薛举争天下,并非痴心妄想,还是有一定的资本的——兵强马壮。所谓“兵强”,这一带有相当多少数民族混杂居住,历来民风彪悍,历史上就是出良将的所在。汉武帝时代的皇帝禁军精锐,都在这一带拣选。所谓“马壮”,因为这一地区是隋朝的马监所在,马匹数量多,质量更佳。单纯从军事角度看,薛举确实有资格说话。不过弱点也是明显的——地盘狭小,经济实力相当弱;地处边缘,缺乏政治号召力。所以,夺取关中地区,是薛举必须要走的一步。

《大唐如何走向盛世》 第2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