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桃桃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17节:素书(17)
在生活中,要有自己所坚守的原则,即使面对利益生死的冲突,也要明确的坚持自己的信仰,百折不挠,永不妥协。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意思是鱼是我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喜欢吃的;如果不两样都吃,我就舍弃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想拥有的,但是还有比生命更使我想拥有的,所以我不愿意苟且偷生;死亡是我厌恶的,但是还有比死亡更使我厌恶的,所以我不愿意因为厌恶死亡而逃避某些祸患。孟子的话就是教育人们,行事以义字为先,假如因为贪生怕死而放弃原则,虽然苟且偷生,却难免为人所不齿。
见嫌而不苟免
即使被人误解、猜疑,身处是非之地,仍然犯难涉嫌,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不会因为害怕被人猜忌而推脱自己的责任。
周公旦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就由文公摄政当国。这时候就有人散布谣言说:周公有野心,有谋位篡权的嫌疑。假如周文公此时明哲保身、置身事外,那么朝政无人管理,必然引起大乱。于是他果断平定了叛乱,大行封赏,营建东都,制礼作乐,最后还政成王,谣言也就不攻自破。
工作中误解、委屈都是难免的,凡成大事者,必然要有担当一切的胸怀。老子说过:“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能承担国家的屈辱浊乱的;才算得上国家的君主;能肩负国家的灾难祸殃的;才配做天下的君王。承受磨难,是为了玉汝于成,成就辉煌。
第18节:素书(18)
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世间诱惑成千上万,虽然美色、功利、私情等都有可能使人丧失理智,然而,真正的智慧是不会为其惑乱的。只有真正的智慧才能在这些引诱面前可做出冷静、正确的抉择。具备上述品德的,就是人中之杰。
《淮南子?泰族训》有云:“故智过万人者谓之英,千人者谓之俊,百人者谓之豪,十人者谓之杰”,虽然与本书中对俊、豪、杰的划分标准不同,但道、德、仁、义、礼,始终是作为人才应该真正掌握,并且身体力行的品质,这就是本章名为《正道章》的原因。求人之志章
求人之志章 有一位哲学家来到一个建筑工地,分别问三个正在砌砖的工匠:“你在干什么?”第一个头也不回地说:“我在砌砖。”第二个工人抬头看了看说:“我在砌一堵墙。”第三个工人满怀憧憬地说:“我在建一座教堂。”听完回答,哲学家马上就判断了三个人的未来:第一个人心中眼中只有砖,他这一辈子能把砖砌好就不错了;第二个眼中有墙,心中有墙,将来或许能当个工头;三个人中能成大器的只有第三位,因为他的心中有一座殿堂,这一志向会指引他走向卓越。
“志不高,行不远”,所谓志;是从属于远大理想的具体奋斗目标,是一个人内在驱动力和成就事业的精神支柱。立志就是确立个人具体奋斗目标。人的志向犹如信仰,它是指引人成长进步的目标。具有德才的人如何根据自身情况、结合现实形势,树立正确的志向就是本章所阐述的内容。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
常立志不如立长志,立长志首先就要绝嗜禁欲,抛弃这些阻碍个人发展的累赘与障碍。
第19节:素书(19)
人的欲望是一把双刃剑,一定的欲望可以成为奋斗的动力和源泉,但如果不加节制过度喜欢,就会发展成为嗜欲。嗜欲意味着对某种事物有着极其强烈以至于无法轻易控制的情感。这种情感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过分的痴迷与溺爱,有了嗜欲,就意味着你可能会因为它而轻易放弃其他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可能远比所嗜好的事物更加重要,比如志向和事业,再比如自我,因此中国自古就告诫人们“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意指智慧而又勇敢的人常常因自己所喜好的东西所困惑,以此教育人们切忌玩物丧志。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出自 《庄子?秋水篇》),千仞高的峭壁之所以巍然挺立而不坍塌,是因为它没有世俗的欲望,因此没有什么可以引诱他、攻击它;人只有摒弃世俗的欲望,无欲无求,才能达到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的境界。
诸葛亮在《诫子篇》中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正因为无欲无求,所以无
《素书经典30句》 第3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