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3部分 (第1/4页)

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弱点刺伤,渐渐地世故起来的时候,就去看看钱理群吧。他的性情在告诫我们,无论历经怎样的磨难,“别丢掉那真!”

今天我也有了对童心的真诚向往,回归童真成了我人生的最大凯旋,就要像一个孩子一样活着。不过我只能选择一种回归的方式,可是钱老师选择的是一种永远的、坚守人性之真的人生姿态。熟悉钱老师的人都知道他内心的感情世界有多么复杂和细腻;知道他无论生存经历还是感情经历都遭受过巨大的磨难。他这种含垢纳污的雅量绝非源于传统文化的修身养性之功,可是他又确实懂得世故,在电话中我一时兴起追问他这种人生姿态的思想背景时,他就告诉过我,他其实很懂世故,可是他就如一个孩子一样真实地走过来了。

挂下电话,我在心里咀嚼着他其实很懂世故,久久不能平静。是啊,他怎么能不懂呢?洪应明说:“智巧机械,知之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正是这种知之而不用的胸襟使钱老师在过去的风雨中,保持了生命由始至终的纯洁状态。我想起了那些为保持生命纯洁状态而自杀的诗人们,其实保持生命的纯洁状态还有另一种选择,那就是永远不失其赤子之心。我终于明白了,钱老师为什么喜欢做一个倾听者。因为不失其赤子之心,他对整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与冲动,每一件新事物在他视野里出现总能带给他猎奇的快感。

就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南朵姐姐知道我拜访过钱老师,强烈要求我写一篇钱理群印象记。可是我当时实在无从下笔。我只是感觉到钱老师实在是太可爱了。我发自肺腑地喜欢他。可是他多么令我难以定位啊。慕名拜访之前他在我心中的形象是真名士大学者,可是见了以后他竟和小孩一般。我能把他写成一个老小孩吗?现在我懂了,刘再复先生阅尽沧桑后对人世的观察体验与思考诉诸文字后调整了我的视角。钱理群就是个孩子,一个面对人间大困惑的孩子!

。。

启功在扬州(1)

顾村言�发帖时间:2005�01�0613∶31∶00

说来好久不拿毛笔了,但私心却总有那么几个喜爱的书家,没事看看他们的字,摩挲一番,也算能让自己的心静一静的吧。活着的书家中让自己喜爱的屈指可数,但这个名单里是不能缺少“启功”二字的——先生的字,淡淡的书卷气,清隽,安静,挺拔,看一眼是不够的,多看几眼,心里的烟火气渐渐就少了一些。

如他所写的一副对联:“静坐得幽趣,清游快此生。”

以前听说过启老的打油诗,比如那首著名六十六岁《自撰墓志铭》,极富意趣: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虽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觉得这真是个亲切而随和的老人,真是能让我发自内心喜爱的那种人。买过他的几本书如《论书绝句》、《启功丛稿》等,都不是一下子能看完的书。《论书绝句》简直如饮馔一般,边吃边聊,那个可爱的老人眯缝着眼,还在告诉你:“这菜啦,可有来历了,这么、这么做着做出来就是有味儿。”——奇怪,我看他的字,想到的竟是吃的,而且吃得很舒服。《论书绝句》到现在都没看完——因为是品的:没事翻翻,那种典雅的装帧,配上历代名家和名迹的传本,加上启老精美的书法绝句,随意的短评,真是享受。因了这些因素,后来凡是遇到与启功相关的书籍都是要买的。

但自己却从来没想过会能和这位老先生见上一面,更想不到斗胆请启老为自己写上哪怕一个字。

毕竟,老先生已经90多岁了——老先生被戏称为比大熊猫还要珍贵的国宝。据说,老人托病不写字时,就在门上贴几个字:“大熊猫病了。”想来真让人莞尔。

这个90多岁的老人,对扬州,却是情有独钟,用他的话说就是:“扬州呀,我是来了就不想走。”去年(2001)烟花三月的时候,启功从北京飞到这里,一个人静静地在瘦西湖边待了一周左右的时间,末了,居然还跑到100多里外的高邮,看清代扬州学者王念孙的故居,看过了,连呼亲切,乐得就跟孩子似的。

这次烟花三月,启老和傅熹年等人,作为文化名人再度来扬,这么大把年纪了,若不是扬州对他有着那么大的吸引力,他是断断不会来这里的。

地处东关古街区的汪氏小苑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盐商园林住宅,也被称为四角辟有花园的中国住宅园林

《闲闲书话》 第13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