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帝国五年发展 (第1/2页)
小香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黄帝纪元4342年,是华夏帝国建立的第一年,成立了国有钱庄(银行)系统,完善了储蓄、借贷等功能。
由于干旱持续的缘故,建国第一年虽然大规模进行了开垦,但收成并不理想,收获勉强维持温饱。
这主要是各地灌溉的水利设施荒废,或不够完善的原因,大明后期的官员,太多尸位素餐之辈了。
所以,王毅特批了五千万两的专项资金,对中原大地的田地灌溉河道、水渠、设施等,进行改进或新建。
黄河水道更是直接进行改道,变成与后世相同,从渤海流出。
华夏帝国建立的第二年,几个省已经连通了长城附近的铁路线,在各类物资的运送上,要便利许多,尤其是粮食。
这年夏收,中原大地的亩产小麦三石余,水稻亩产千余斤,其他地区稳步提升,华夏帝国迎来了全面丰收。
所有百姓喜笑颜开,他们不仅有了自己的土地,现在丰收了,也代表着富裕起来。
他们可听之前的、军民府治下的百姓或官员说过,丰收一年,可管几年温饱。
另外,生产农用机械的作坊,也在各省落户,针对地区特点进行生产农用机械。
在铁料上,除了华夏帝国自己开采的,还有西方各国用来抵债的铁矿石,减轻了华夏帝国的开矿压力。
随着丰收到来,华夏大地彻底安稳。
华夏建国第三年,王毅将抽调半数镇守中原各地的军队,对安南、暹罗、莫卧儿等国展开了灭国战争。
先前,被护民军赶到安南等地的张献忠大军,将安南等国搅得天翻地覆,护民军则跟在后面摘桃子。
现在张献忠看懂了护民军的操作,也明白华夏帝国不会放过嘴边的肥肉,竟直接停止不前,献上降书,表示愿意同李自成等人一般,成为华夏帝国的普通百姓。
王毅看到国书,那是哭笑不得,无奈接受了张献忠的降书,并派遣大军收缴张献忠大军的武器,将其士兵登记造册。
紧接着,王毅派遣大军清扫安南、暹罗等国,只留女子,分配给新造册的百姓为妻。
历时三年,两百万护民军在安南、暹罗、莫卧儿、波斯、哈萨克、西西伯利亚等地反复围剿,终于是完成了王毅的计划,除了女子,只留一些壮劳力进行基础建设。
王毅开始大量迁移百姓,并提出迁移过来的百姓,生一胎免征三年税的政策,最多可免三十年,目的是让百姓自愿定居在这些新土地上。
听到生一胎可免征三年税,刚刚尝到丰收甜头的华夏百姓,蜂拥而往,有些个别省份,更是近半人口迁移到这些地方。
根据统计,总迁移人数达到两千六百万,几乎是华夏帝国人口的六分之一。
为了鼓励生育,王毅制定了十年鼓励生育政策,每对夫妻从第二胎开始,每生一胎,夫妻两人各自奖励一亩田地,奖励的田地免税,使用期限为二十年。
这对热爱种地的华夏百姓来说,无疑是天上馅饼。
在华夏帝国建立后,大量的耕牛、骡、马分配到各村,甚至是各户,极大的减轻了耕种压力和时间。
现在农用机械也开始对百姓出售,更是让种地变得轻松许多。
以前种地,那真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从翻耕到收获的所有时间,几乎都要待在田地间劳作,捉虫埋肥,除草防病。
现在不一样了,不仅耕牛、农具不用担心,还能使用肥料肥地,虫害病也有农药可喷洒。
唯一麻烦点的,累点的,可能就是播种了,尤其是水稻,需要人亲力亲为。
但《华夏日报》上,已经发表了机械播种水稻的文章,在未来几年会对百姓开放。
于是,从鼓励生育的计划发布的第二年,华夏帝国的人口,每年以大几百万的数字增加。
建国的第三年,铁路主干线连通华夏帝国各省,水泥路也完成了各府城的连接,前后消耗倭奴六百余万,占倭奴总数的一半。
剩下的倭奴,全部运往远东地区,对河流进行修整,让水资源更加平均,开垦荒地,让土地资源得到利用。
为了让倭奴更好的开发远东,王毅计划让倭奴过了几年“吃饱穿暖”的好日子。
等远东地区开发的差不多,倭奴便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另外,之前平定安南、暹罗、莫卧儿等地留下的壮劳力,也在新土地的建设上,消耗殆尽,好在道路的主干线已经完成,后续可以慢慢进行。
建国
《明末乱闯王txt》 第459章 帝国五年发展(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