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 (第1/4页)
京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果不其然,刚转出外巷,便有一队铁衣铠甲的巡逻士兵踏着整齐划一的步伐走过来,为首一人,远远地就喝道:“站住。”
赵锦绣撑着伞,提着灯笼,乖乖站定。士兵领队走过来,冷冰冰语气,问:“何人三更后,还在此游荡,不知宵禁?”
赵锦绣将红灯笼抬高,映照着那人的脸,而自己的脸则由雨伞遮了一部分,那人正欲训斥她的无礼。
赵锦绣却是伸出手,将腰牌扔给他,冷声道:“瞧清楚。”
那人看一眼,冷笑一声,轻蔑地说:“可是……”
赵锦绣冷哼一声,从怀中模出另一张派司递过去,那人接过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这下立马低眉垂首行礼,声音也软下去,道:“小的有眼不识泰山。”
赵锦绣也懒得计较,只是不紧不慢地说:“无妨,你几人都是为子令州安危,这几天要将眼晴瞪大些。想必你们将军已为你们讲过这形势。我就不便多言了。”
那人听闻,立马垂首说:“是,小的们一定竭心尽力,护卫令州安危。”
赵锦绣也不管,施施然撑着伞,算是突破桑骏的第二重防护,一直往东区的风华街走去。
雨气迷索,前面的路看得不甚清晰,恍惚有出路,又恍惚一点方向都没有。
暮春时节的令州城,在微雨的夜晚,显出一片死寂的黑暗。
赵锦绣在某个巷口拐角处,四处张望,但见四下里无人,便将手中的雨伞放在一旁,熄灭了红灯笼。
尔后,拐入一条小巷子,几乎是小跑起来。一路跑,一路盘算着。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也必须要在天刚蒙蒙亮,城门洞开的第一时间,就要出令州城,并且一路往容州去,从容州登船,也许可以去大夏。到时候,或许,可混到广城去,悄悄探一下江慕白,看看他是不是自己日思夜想的许华晨。
夜,漆黑,微雨扑在脸上,湿漉漉的凉。赵锦绣一路避开巡逻的卫兵,不一会儿,便拐入了风华街。
这风华街,是令州西区一条颇为僻静的街道,在这条僻静的街上,有赵锦绣曾置的一处房产。
前两年,初到令州,发现这里颇像前世里的家乡成都,而这风华街的方位又很像许华晨住的那个小区的位置。
当时,恰好有人要卖祖宅,在那里闲逛的赵锦绣当场就以“许华晨”便个化名买了下来,并取名为“许宅”,尔后,又经过考察,买了几个孤若的丫鬟婆子照看着。每次来令州行商,赵锦绣总会来到许宅住上那么几天。
当然,这是赵锦绣当年在凤楼的打算,那时,曾想金蝉脱壳之后,就在这许宅内住下来,觅个夫婿,在这里安闲地过这上天赐予的莫名其妙的一生。
所以,这几年行商,赚的一部分钱财,赵锦绣是悄悄地将之转移了不少在许华晨这个化名之下。
不过,那时,谁曾想林希跟敌国主帅还有扯不清的情债,如今这兔子窝算是白置了,连带这个具有家乡亲切感的城市,看样子自己也不能呆了。
想到此,赵锦绣不免生出几分绸怅。放缓脚步,来到风华街中段,抬头看到硕大的红灯笼轻轻摇曳着,旁边的红漆匾额上,正是自己亲自书写的魏碑“许宅”。
赵锦绣走上前叩门,等了好一会儿,才听见内门响,继而听到有人在门内问:“谁呀?”
“许公子。”赵锦绣低着嗓子回答。
门内人又问:“可有凭证?”
“丢手绢。”赵锦绣又回答,这一出口,自己也是笑了。当初,那看门的门房老伯非得要求整个暗号,赵锦绣一时想不出,只想到许华晨的丢手绢事件,便随口胡诌了这“丢手绢”作为暗号。
果然,那门房老伯听到这暗号,立马拉开大门,惊喜地提着灯笼一瞧,却是一愣,颇为狐疑地问:“姑娘,你是?”
赵锦绣呵呵一笑,闪身进了门里,小声说:“张伯,你眼神越来越差了。”
“公子?你是?”张伯一边关门,一边打量,很是激动。
赵锦绣被他瞧得不好意思,立马抬袖掩面,咳嗽一声,道:“一个人在外走,扮作男子总是方便些。”
张伯连连说是,尔后,却又担忧起来,啊呀呀一阵,道:“公子怎么大半夜在外面走?你可不知桑国换了天么?三天后,听说锦王又要大婚。这几日,令州都不得安宁。前阵子啊,还传得沸沸扬扬,说锦王被刺,全城戒严,买个菜都被抓去盘问好久。而今,又是这番……,”
赵锦绣听得这张怕说话,有些不乐意,沉声道:“
《天下为聘短剧大结局》 第113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