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 (第1/4页)
冷如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总共六百年没有人超过。他写给刘禅的《出师表》,在刘备面前的口头即兴作文《隆中对》,无人能比。百忙之中,诸葛亮专门写了一篇《甘戚论》,劝解二人的关系。可惜,这一次,诸葛亮的议论文没起到应有的效果,杨仪和魏延读了《甘戚论》,“二子不感”,关系没有丝毫改善。
《甘戚论》失传,是不是被魏延或者杨仪撕碎了扔在对方脸上去了?冲动起来,他俩是敢这样做的。
魏延和杨仪,吵起架来,不分胜负,是因为他们各有各的杀伤性“武器”。
让铁嘴哑口无言——
魏延的刀,杨仪的眼泪,是他们各自的“绝门武器”。魏延和杨仪,只要走到一块儿,必定发生三部曲:第一步,吵,吵累了坐下来接着吵;第二步,魏延拔出刀来,在杨仪面前晃来晃去,作为一员武将,魏延对自己的刀术很自信;杨仪呢,痛哭流涕,泪水涟涟,委屈的样子着实让人同情;第三步,军司马费祎闻讯赶来 ,坐在他俩中间,苦口婆心,劝说他俩和气为上。
武将的刀和文人的眼泪,哪一个更具杀伤力呢?一边是舞来舞去的刀,一边是泪水和飞来飞去的唾沫星儿,可怜的费祎,坐在中间,搜肠刮肚地说着劝和的话。
魏延的刀光在眼前寒光闪闪,杨仪的唾沫星儿在脸上“普降小雨”,但是费祎的努力没有白费,好歹魏延和杨仪还能勉强维持同事关系,各尽其职,相安无事——直到诸葛亮死。
也就是费祎能劝和二人。费祎可谓是蜀汉第一铁嘴,外交事务大都是由他出马。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征讨南中(即《三国演义》中的七擒孟获)之后,派遣时任昭信校尉的费祎出使东吴,宣信中郎董恢作为副手随行。
蜀汉铁嘴费祎来了,得给他点厉害瞧瞧,让他知道东吴人的嘴也不是只能用来吃得下豆腐。东吴人安排好了一切,做足功课,布好陷阱,单等费祎出丑。
孙权设食招待费祎,提前下达通知:“蜀使来的时候,都埋头吃饭不要起身。”不久费祎来到,孙权停食迎之,然而群下却都不起身。费祎嘲讽道:“有凤凰飞来了,是麒麟的懂得吐哺停食,奈何驴骡无知,伏食如故。”就这一句话,费祎就把在座的东吴众臣说成了驴骡。诸葛亮的侄子、吴大将军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继承了诸葛家的伶牙俐齿,回答费祎说:“我们种下梧桐,本欲等待凤凰,没想到现在飞来了麻雀,竟也自称有凤来翔?我们何不弹而射之,让它返回故乡!”诸葛恪只是主力队员,接下来,在孙权带领下,羊茞等东吴铁嘴,一起上阵,对费祎进行“围攻”,纷纷论难,词锋不绝,而费祎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言辞顺畅,义理充分,丝毫不占下风。
这么多人说不过一个人,今天在座的,都得站着进来,躺着出去。东吴人只好忍痛上了最好的酒,轮番为费祎敬酒,想把他灌醉让他出丑。看看费祎醉了,诸葛恪等人又“开火”了,拿国事来问他,问题更加刁钻,话语里更多陷阱,费祎就说自己醉了,等他出去吐完酒回来再回答。费祎出去再回来后,早就想好了怎么回答,回答起来滴水不漏,天衣无缝。
就这样眼看着费祎全身而退吗?关键时候,还是孙权使出了杀着,他借着醉意,轻狂地对费祎说:“杨仪、魏延,皆为牧竖小人。二人虽常有鸡鸣狗盗的小本事,你们任用了他们,但是他们的危害看来轻不了,如果一朝无诸葛亮,二人必为祸乱。你们这样糊涂,不知防虑于此,如何为将来打算呢?”
费祎没想到孙权会拿魏延和杨仪的矛盾来说话。魏延和杨仪的不合,是天下新闻,无人不知。这不能不说是蜀汉的耻辱,而且,孙权说得也句句在理。始终滔滔不绝的费祎,此刻惊愕地张大着嘴巴,不知说什么好。费祎恨死了魏延和杨仪:你们吵架可真是吵出了天下第一的水平。
东吴大臣们笑了:哈哈,终于把铁嘴难住了,感谢魏延,感谢杨仪!
费祎败下阵来,替补队员董恢要出场了。董恢没有和孙权说话的资格,就当众看着费祎说:“你可以立马说杨仪、魏延不和谐,是出于私忿而已,二人并无黥布、韩信等难以控制的野心。如今正要扫除强贼,统一国内,功业凭借才能成就,若舍弃他们而不任用,动辄防其后患,那不就等于害怕风波而废其舟楫吗?这并非长计。”董恢这话就是说,魏延和杨仪,虽然有矛盾,但是还要用他们扫除当然也包括东吴的“强贼”。这话,绵里藏针,孙权听了,也只得打哈哈地大笑。
当时,蜀和吴之间就是国际关系,魏延因为和同事闹矛盾,早就成了国际话题人物,
《三国的那些人那些事小说》 第72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