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25部分 (第1/4页)

僻处自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望的日子。残酷的身世际遇使蒲松龄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充满孤愤与不平,或许正是因此,才创作出不朽名著《聊斋志异》。

相传: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期间,为了采集故事,每天清早携带一把烟叶和一个磁罂,磁罂中盛着茶叶,到十字路口铺下芦席而坐,见到有人经过就邀请其坐下歇息,在闲谈中搜奇索异。当听到新奇的故事后,他便回去改编成作品。经过将近20载的整理,《聊斋志异》终于完成。

据说:《聊斋志异》完成后,当时的文坛领袖王渔洋(字子真,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省新城县人,清初著名诗人,官至刑部尚书)曾专程去拜访了3次,蒲松龄始终避而不见。有人问起其中的缘由,他说:“此人虽风雅,终有贵家气,田夫不惯作缘也。”

后来,王渔洋想出三千黄金买他的手搞,蒲松龄不肯。王渔洋又多次托人去说,蒲松龄见其一片诚意,就叫人送去作品令其品读。王渔洋接到书稿后一口气读完,其间做了若干条眉批,并题诗一首,然后送还。题诗为:“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称赞《聊斋志异》的传奇性、趣味性,并用李贺(公元790—816年,字长吉,山东省昌谷人,中唐著名诗人)的“秋坟鬼唱鲍家诗”来盛赞《聊斋志异》的底蕴。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小说、故事、传奇等500余篇。蒲松龄自20多岁时开始创作,至40岁时初集成帙,以后又进行了一定增补,直到花甲之年才辍笔,前后历时40余年,可谓花费了毕生精力。

《聊斋志异》包含蒲松龄对黑暗社会的全部认识和体会,也代表其最高文学成就,堪称一部生动多姿的生活教科书。在作品中,蒲松龄对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愤怒的控诉,揭露、批判了从皇宫到地方大小官吏的昏庸、贪婪、谄佞的丑恶嘴脸,将其比作吃人的虎狼。如《梦狼》中写道:“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为虎,而吏且为狼,况有猛于虎者耶!”此外,对于罪恶的科举制度,他也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彻底揭露了科场弊端。蒲松龄笔下的试官不是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的“糊眼主司”(见作品《春来》),就是不学无术、香臭不分的“游神耗鬼”(见作品《于去恶》)。

第六章 齐鲁英杰(36)

蒲松龄在大加揭批之余,还在书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塑造了一系列理想中的人物:他们敢于向恶势力抗争,冲破帝制礼教的束缚,谋求幸福的新生活;他们正直无私、助人为乐。《席方平》写的是:席方平为父伸冤,受尽城隍、郡司、冥王设置的种种磨难而斗志不减,后来到二郎神前告状,不仅为父雪了仇冤,冥王、郡司、城隍也被一一治罪,席方平取得了最后胜利。席方平这种威武不屈的斗争精神正是蒲松龄刚正不阿性格的化身,这个人物身上寄托了他崇高的理想和希望。

作为我国文言短篇小说最高成就的代表,《聊斋志异》博采中国历代文言短篇小说及史传文学之所长,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描绘鬼狐世界,形成独特的艺术特色。

首先,《聊斋志异》中的作品,情节离奇曲折、富于变化。例如篇幅较长的《促织》,虽然描写现实生活中的事,但也有小儿魂化蟋蟀的奇幻情节。全篇情节曲折多变、波澜迭起、缓急交替、层出不穷、愈转愈曲,而且曲中有幻、幻中有曲,充分表现中国短篇小说注重情节的民族风格。

其次,《聊斋志异》在刻划人物时,或通过人物的声容、笑貌与内心活动,或通过自然环境的衬托,或通过生动、准确的细节,从正面、侧面、反面等不同角度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往往寥寥数笔就能形神兼备。比如描写婴宁,作者抓住她爱笑、爱花的特征反复渲染,使婴宁天真无邪的性格跃然纸上。

再者,《聊斋志异》的语言也很有特色,既具有文言的简练、典雅,又不失小说语言的生活形象。比如描写冯相如见红玉从墙上窥视:“视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不来,亦不去。固请之,乃梯而过”。简短的语言描写了人物的外貌、心理和活动,表现出少女情窦初开时的娇态、冯相如的执着和热烈的爱。

蒲松龄才华横溢,在创作上做过多方面尝试,一生著作甚丰。除了《聊斋志异》外,还有400余篇散文、900余首诗、100余阙词、通俗俚曲十几种、杂著数种、戏剧三部。现有《蒲松龄全集》传世。

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和《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两书中,对蒲松龄的传世名作《聊斋志异

《齐鲁文化之星有高层次人才卡吗是真的吗》 第25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