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23章 初涉朝堂,厂公来访(上) (第1/4页)

威猛曾老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翌日。

李初玄早早地起了床,为了图个新鲜特地去参加早朝。

明朝的朝会有早朝、午朝、晚朝三种,其中早朝最为核心。

弘治年间,皇帝朱佑樘和为了大臣更好的讨论国事,特地开了个午朝。

可到了正德年间朱厚照登基后,午朝就被废除了。

早朝前,大臣必须于午夜起床,准备停当后前往午门集合。大约凌晨三点,大臣们陆续到达午门外等候。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中间为御道,平时不开启,左右两阙供当值将军和宿卫执杖旗校等人出入,而百官入朝则走左右两掖的左掖门、右掖门。午门上楼名“五凤”,设有朝钟朝鼓,由钟鼓司宦官掌管。

凌晨五点左右,官员们开始入宫。文官由左掖门进入,武官由右掖门进入,入宫后在金水桥之南根据品级排列好次序。

鸣鞭之后,依次过桥,到达奉天门丹墀,文官为左班、武官为右班,在御道两侧相向站立等候,称为“起居”。期间有御史负责纠察,记录咳嗽、吐痰、拥挤或仪态不整的官员。

李初玄才走了没几步,就被御史记了好几次名字。

奉天门上廊内正中设御座,称为“金台”,台阶左右是钟鼓司的乐队,殿陛门楯间列“大汉将军”,穿着全服铠甲,御道左右及文武官员身后各有校尉握刀站立。

又等了一会,朱厚照才姗姗来迟。

皇帝到达御门后,钟鼓司奏乐,锦衣卫力士撑五伞盖、四团扇,从东西两侧登上丹墀,立于御座后左右。内使两人,一人执伞盖立于座上,另一人执“武备”及杂二扇,立于座后正中。

天顺年间之后,执伞、扇的力士位置移到了金水桥以南夹立,只留座上之伞及夹武备二扇,座上之伞在大风时也会撤去。

皇帝御座之后,再次鸣鞭,鸿胪寺“唱”入班,左右文武两班齐头并进步入御道,此时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东上”,行一拜三叩之礼,称为“大班”。公侯、驸马、伯自成一班(勋戚班),身为镇北侯,李初玄就在此列。居武官班前而稍离。

鸿胪寺官员先出班,奏报入京谢恩、离京请辞的官员人数。这些人在前一天已在鸿胪寺报备,若皇帝要召见,便先行入殿觐见;若不见,则在庭下或午门之外遥行五拜三叩之礼,行礼后即可。

接着处理边关奏报,如有则先行呈上。

之后进入“奏事”环节。按照惯例,官员奏事前会“皆预咳一声”,即“打扫”,以示意自己要出班奏事,避免同时出班的尴尬。若出现这种情况,通常由通政司或鸿胪寺官员引导。要奏事的官员出班到御前跪下奏事,说完后回到班列。奏事时需大声朗读奏章,通政司、鸿胪寺官员有时也需代读奏疏,一般会选取该衙门中“美姿容”和“大音声”标准的官员。

奏事完毕后,御史、鸿胪寺先后出班,上奏早朝期间官员失仪情况。至此,早朝流程基本完毕。

鸿胪寺官员“唱”奏事毕,鸣鞭驾兴,待圣驾退后,百官亦退,各回衙门处理事务。

……

一套流程下来,李初玄差点没累死。

“原来这就是早朝啊……”李初玄喃喃道,“要是每天都这样,我不得疯?”

不行,得赶紧去找一趟皇帝,跟他商量一下以后的早朝不来了。

每天这么早起床,练气高手都顶不住。

一念至此,李初玄赶忙转身往乾清宫走。

“镇北侯,请留步。”

就在李初玄快步而走间,一名红衣大臣突然叫住了他。

李初玄回头,看见一位约莫五六十岁的老年男人正在朝着自己缓步走来。

李初玄不禁疑惑,开口问道:“这位大人,你是?”

“本官杨一清,见过镇北侯。”红衣大臣拱了拱手。

杨一清?

李初玄的脑海中飞速运转。

这杨一清可是大明朝的名人啊,李初玄在后世读明史的时候也略微有所了解。

杨一清出生于于景泰五年,出生在广东高州府。

杨一清,字应宁,号邃庵、石淙、三南居士,祖籍云南安宁。他满腹经纶,年少致仕,十八岁便考中成化八年壬辰科进士,授中书舍人。其一生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为官五十余年,官至内阁首辅,被赞“出将入相,文德武功”。他曾督理陕西马政、三任三边总制等,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多有建树。

大概梳理了一下他的

《紫玄影视》 第23章 初涉朝堂,厂公来访(上)(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