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1/4页)
不落的滑翔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义史》,柯卡普著。”③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一三一页,三联书店一九七九年版。
这三本书,引起毛泽东思想上的根本转变。只是他的回忆中稍稍有一点误差,那本《共产党宣言》中译本,他不是在北京读到的,是他来上海之后或回到长沙之后读到的。可能性最大是在上海读到的。因为他在上海度过了近两个月——一九二○年五月五日抵达,七月七日离开。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一般都以为是一九二○年八月出版,因为初版本上印的是这一出版年月。但是鲁迅却在一九二○年六月二十六日便已“得译者陈望道寄赠《共产党宣言》(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本年四月版)”王观泉:《鲁迅年谱》,四五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版。。毛泽东在上海拜访过陈独秀,结识了陈望道,因此他在上海得到《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可能性极大。
那三本书,以及跟陈独秀的谈话,促使毛泽东转向马克思主义,他从“鼓里”睡醒了。他的理解力,远远超过他同时代的那些精通外文的青年们——尽管他只能读到极有限的中译本。如毛泽东所言:“到了一九二○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③毛泽东跟陈独秀会面,除了“讨论我读过的马克思主义的书籍”,还“讨论了我们组织‘改造湖南联盟’的计划”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一三○页;三联书店一九七九年版。
第五部分:响应“毛奇”和新民学会 2
毛泽东是一位组织家。早在他二十二岁时油印、张贴“二十八画生”的《征友启事》时,就想团结、组织一班志同道合者。一九一八年四月,毛泽东在湖南长沙岳麓山刘家台子蔡和森家中,邀集一群好友开会,创建了“新民学会”。那天出席集会的有蔡和森、何叔衡、李维汉、萧瑜、萧三(即萧子暲)、张昆弟、罗章龙、陈启民等十二人在《我和毛泽东的一段曲折经历》里所陈述的是十二人,而在《毛泽东年谱》里记载的是十三人。新民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萧瑜被推举为总干事,毛泽东、陈启民为干事。萧瑜如此回忆道:“我清晰记得我完成拟定学会规章的那个春日。拟定出的规章有七条,都非常简明。毛泽东读完后,未作任何评论。然后我们又把我们决定是第一批会员的每个人的优点重新核实了一番。我们一致以为他们都是合格的。他们共有九人,再加上我们两人,学会共有十二名首批成员。凭着我们年轻人的那股热情,我们自称是十二个‘圣人’,肩负时代的使命!我们也以为彼此之间是兄弟,有着共同的抱负与理想,有着相互的尊重与友爱。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在第一师范的一个教室里(实际上是在蔡和森的家里),我们十二个人聚在一起,十分庄严地举行了第一次正式会议。我把印好的新民学会规章分给每个人并征求他们的意见、疑问和评论。但没有什么新的意见提出。于是每个人又交了一点会费,我被当选为第一任秘书。我们决定不设会长一职,会议就结束了。新民学会就这样宣告诞生了。尽管没有什么演说,但我们十二人之间已建立了更为密切的关系,我们献身运动的雄心和热情有了新的动力。我们都意识到,从现在起,我们的肩上担负了新的责任。
“毛泽东在会上一句话也没说。我们都清楚我们的目的和会员应该做的事情,主张每个成员都应以切合实际的作风行事,而不应空谈高论。学会中只有一个喜欢为讲话而讲话者,那便是陈昌,此人以发表冗长演说闻名。我们这位同学来自浏阳,与我偶然相识,于是成为好友,可即使是他,也没有在新民学会成立大会上发表演说。陈昌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组织者之一,一九三○年二月在长沙就义。
“新民学会成立以后,大约每月举行一次会议。尽管不是什么秘密聚会,我们仍尽量少为人注意……”萧瑜:《我和毛泽东的一段曲折经历》,昆仑出版社一九八九年版。
这个新民学会,一九二○年发展到拥有七八十名会员。尽管新民学会还不是共产主义性质的组织,但后来其中的很多人成为中国共产党骨干。毛泽东从上海回到长沙之后,他跟陈独秀谈及的组织“改造湖南联盟”未付诸实现,倒是在一九二○年八月二日组织了湖南“文化书社”。《文化书社缘起》中,一语道明书社的宗旨:“没有新文化,由于没有新思想;没有新思想,由于没有新研究;没有新研究,由于没有新材料。湖南人现在脑子饥荒实在过于肚子饥荒,青年人尤其嗷嗷待哺。文化书社愿用
《红色的起点概述》 第22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