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生在秋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导言:日常经济学(1)
乍看起来,本书和经济学没有太大关系。宏观经济学的关键主题,比如通货膨胀、失业率、
利率、经常账户赤字,都是浅尝辄止。但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本书讲的是经济学里最根本的
东西—你和你的日常生活。经济学往往从飞机的角度看待“经济”,也就是从上往下“鸟瞰”,这
样一来,经济制度的轮廓倒是看清楚了,可地上栖居的人却变得如蝼蚁一般大小。本书反其
道而行之,从下往上看,于是人恢复了正常大小,研究的主题也变成了人与“制度”的相互影
响。 伟大的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称经济学是研究人类日常交易活动的科目。美国经济学家赫布?斯坦(Herb
Stein)亦曾给国民生产总值下过一个著名的定义,说是10亿人早晨起来去工作,之后就有了
GDP。本书的重点,就是这种“日常经济学”:工作,闲暇与时间不够用,家庭和家务事,购物
与节约,母亲和孩子,孩子和教育,以及幸福和可能对幸福造成威胁的东西—犯罪、征税、健
康和衰老。这些东西琐碎、平凡、不重要?显然不是。它们就是生活。它们支配着我们的工
作时间,它们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收入之源,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消费之途。把宏观经济打碎,
剩下的就是这些琐事。而且,它们的运转情况不妙。
经济学讲究平衡,可我们不少人都发现自己的生活失了衡。不能叫我们感到满足的事情—如经
济学家所说,这叫做不能带来持久“效
用”—我们越做越多;能令我们感到满足的事情,我们却越做越少。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往往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要什么对自己最好;另一部分原因,是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事
情,并没给商家带来多少牟利的机会。是以,我们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了不断的冲突当中—竭力
免受苛求上司的责难,不遭自私买卖的诱骗。
所以本书要完成一个—或两个—任务。首先,帮助你理解身边的经济如何运作,它如何改变,
如何冲击着你的行动自由;同时,还要曝光宣传的嘴脸,揭露错误的传统智慧,戳穿骗局与
幻想,突破并不真实的表面限制。其次,做经济学应该做的事情:帮助你实现效用的最大化
。
不要受时尚和当代成规的哄骗。控制你的生活,行事主动,不当受害者,少做不能叫你满足
的事,多做能带给你满足的事。这是一本自我救助的书吗?当然是。
你知道,我爹他是个传教士—一名基督教救世军牧师。他有好多劝世的话,这个缺点,不幸遗
传到我身上。我在《悉尼晨锋报》干了30多年经济记者,最近又转到墨尔本《时代报》,本
书取材于我多年来写的专栏,集结了我想说的大部分劝世之语。这些专栏是想要表达什么内
容呢?如果你真的想知道,不妨继续读下去。
这么多年来坚持写作,多亏了我对世界一贯的好奇心和按捺不住的冲动—一发现什么东西,总
是迫不及待地想告诉读者。对人们如何行事的研究—是什么使得人们去做这样那样的事情—总
叫我着迷,而且我的焦点,总放在日常琐事上。世界在改变—变化速度或许比历史上大多数时
代都更快,变化范围也越来越广—但有时候,由于距离太近,这些变化我们一时反倒难以看清
。最先注意到这些变化,并最先对其意义做出判断,乃是记者的特权。
当然了,30多年来,我的观点也在变—对自己身为评论员的职责所在,我的看法同样在变。多
年来,在揭示经济学神秘外衣的过程中,我以为自己不光要向读者解释传统的经济学,还要
说服他们经济理性主义的好处所在。然而,我越是了解经济学,就越发意识到它的局限性。
所以近年来,我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为读者们提供经济评论—就好像对戏剧挑三拣四的评论家,
既要指明它的强项,亦要点破它的弱点。我首先是个记者,记者的天职是忠于读者,而非忠
于经济学专业。
之后各章,你将发现传统
《经济学研究生日常》 第1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