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四种身份 (第1/2页)
辽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年前老韩头儿一家还在后金为奴,受尽了欺辱压迫。如今却在叆阳安了新家,官府不仅免费分给他们房产田地和牲畜,而且靠着做豆腐的手艺还能赚钱补贴家用。在此期间官府还不时的派人来询问生活怎样,是否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解决。这在以往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而且奇怪的是,自从杨林来了叆阳以后风调雨顺一切太平。要不是这两次后金军围城破坏了一些农田,今年保准是个大大的丰收年。
老韩头儿为此告诫家人,现在这么好的日子是杨游击给的,所以杨游击说的话咱们一定要听;杨游击要干的事情咱们就去干。杨游击不是让一边搞生产建设一边提高警惕保卫家园么,那就没什么废话照做就是。那些鞑子再敢来咱们拚了命也要干到底。决不能再当奴隶!
从后金解救和投诚过来的各族百姓和老韩头儿家一样,都得到了房屋田产和牲畜。为此他们对杨林的忠诚和拥护程度比任何人都高。因为他们来到叆阳时一无所有,是纯粹的“无产阶级”。那么现在一下子变成了“有产阶级”,心中感激的不得了。谁要是想把这些资产再掠夺回去,他们肯定是要拚命的。这不是什么谋略所致,而是人性如此。
杨林就是抓住了这一点,从人的本性上与后金抢夺人心、抢夺人口。因为不管到何时人口都是宝贵的资源,而后金最大的软肋就是人口稀少。
杨林这么做就是明确告诉对方,你后金不是给旗民分发各种战利品和财物么,那么我也这么做。而且还要比你分的多、分的好;你后金不是给投降过去的明朝官吏赏赐官职么,那么你们投过来的人在我这边赏赐的官职也不低,甚至比你们赏赐的官儿还有实权;你后金不是依靠“七大恨”作为反叛的理论依据蛊惑人心么,那么我这边有“驳七大恨”来证明你那套理论的荒谬和胡扯。并且利用各种说法来挑拨你后金内部之间的矛盾。
为了团结内部,激励百姓积极向上的热情。杨林还把叆阳百姓分成军属、功民、烈民、丁民四种。军属就是叆阳现役官兵的父母、岳父母、妻儿这样直系的亲属,统称为军属,享受无赋税和差役的待遇及官府给予的各种优惠政策。
如苏赫巴鲁、张魁武这样的武官,因为父母都已去世,其岳父母和他的妻儿就是军属,其他的旁系亲属不算。这种身份随着当事人退伍而结束。
功民就是退伍或伤残的军人统称为功民。意思是为国家服兵役做出过贡献的人,是表彰他功绩的一种形式。另外有在战时积极协助官府和官兵守城,平日里帮助官府巡查、缉捕或见义勇为等立下功绩的百姓,经官府认定后属实后也归到功民的行列。这些人会受到三到五年不等的免税、免徭役的优惠政策及官府给与的其他优惠政策。
功民还具有担当一些官府职务的优先权。如捕快、差役、保甲长、看守等。但是功民制度只能世袭父子(女)两代。如父亲为功民,儿子可以享受优待政策。但是孙子(女)这辈就不行了,统为基本的丁民身份。要想继续享受优待,那么儿子就要通过努力把自己变成功民,给自己的子女争取优待政策。这样可以避免后人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无所事事不思进取,变成社会的“寄生虫”。例如满清后来的那些八旗子弟们。
烈民一般是指阵亡将士的直系亲属,如父母、岳父母和妻儿。他们将终生免除徭役和赋税。并且优先享受各种官府给予的各种优惠政策。
丁民顾名思义,就是一般的普通百姓,要正常缴纳赋税和出徭役。但是丁民可以通过参军或是立功转变成其他身份。这样可以调动百姓的积极性。
如老朱开国时定下的士农工商的阶层不可改变,谁干啥就一辈子干啥,甚至子孙后代都不能变更。这样的规定在开国时可以迅速恢复生产,提高社会发展效率。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必然会不符合实际,从而让整个社会陷入僵化的地步。这样极不利于国家发展。
杨林之所以要把百姓分成这四种身份,就是要扭转这种社会僵化的问题。尤其是叆阳这种边城,绝对不能按照关内的方式和观念来对待百姓身份。也就是说人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其他一切都免谈。
杨林也知道自己这么做是违反了明朝制度,甚至已经触碰了法律。但是当今的形势下,拘泥于一格最后只会落得和历史上一样的结果——被后金占领和屠戮。他要对叆阳上万军民的生存负责。
所以当邢云衢、徐晋和杨雷这些懂国法的人规劝杨林要
懂得分寸时,后者只是浑不在意的一笑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边城独邻塞外可不遵世
《明末辽东海寇》 第二百九十章 四种身份(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