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16、读史有感 (第1/2页)

酒酿四喜丸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包括贾家在内四王八公的祖辈便是跟着这位周太祖一路征战,立下从龙之功,而后各自封爵的。当然,他们的地位是比不上陆秀夫张世杰的,这两位一个是世袭东江王,一个是世袭越海王,唯二的一字并肩王。

啥叫一字并肩王?是指拥有同皇帝比肩地位的王,爵位里最高的那种。

惜春深深怀疑这个“文天祥”对南宋三杰情结极深。现代文青们谁不知道“崖山之后无中华”这句话?当年十万人投奔怒海何其悲壮。至此,纯种汉人彻底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到了现代,已经实现民族大融合,什么蒙古、金、羌……国人彻底成串串了。

周太祖在位十七年。驾崩后生前制定的政策并不是所有都延续下来,多数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被废止。不仅如此,一些技术也跟着失传,像玻璃、水泥、燧发枪等的制造技术便是如此。

或许周太祖该庆幸,没有像王莽一样被位面之子刘秀干掉,除了一把青铜游标卡尺在历史上留下痕迹,其他什么也没改变。至少,在大周朝,图书馆、棉花、红薯、女户这些东西在民间彻底流传开来,多多少少开启了几分民智,也让老百姓勉强实现了温饱。

太祖晚年梦中薨逝,没有留下遗言。膝下五子,夺嫡惨烈,死伤过半,让平庸的太宗捡了漏。

太宗能力有限,一边被缓过气来的蒙古磨刀霍霍,一边因并肩王功高震主,忙着打压。

胆战心惊,顾此失彼,结果便是边疆摩擦不断,并肩王被逼无奈造了反,去了海外建国。

惜春怀疑活下来的十万民众及其子孙后代兴许都跟着出了海,这算是历史的惯性吧?

不过,对太祖身后事的安排惜春心有疑惑,这老乡不该不知道在宫中尚书房弄块“正大光明”牌匾,好收藏遗诏才是。

至于原时空为亡宋充当带路党的番客回回蒲寿庚一家,早就在战乱中被灭门,史书上仅仅留下泉州市舶使大海商蒲家“遇匪,不敌,满门俱亡”八个字。

难怪都说字数越少事情越大,看来由来已久,古已有之。

想到大周“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王家,惜春摸了摸鼻子,在这件灭门惨案中,若说海贸发了大财的王家与纯粹民族主义的周太祖清白的像小葱拌豆腐,她无论如何是不会相信的。

蒲家豪富,作为回回,又与汉人有仇,就不相信太祖不想捞一笔,既能筹措军资,又能为原来历史上被蒙古屠杀的满城百姓报仇。

太宗在位没几年便忧惧而亡,死前传位给“朕之第一子”的宠妃之子当今陛下,那会他还是九岁孩童。

当今登基后改元光和,取“和光同尘”之意,这是向太宗立下的几位摄政大臣卖好呢。

一直苟到光和十五年,二十四岁的当今才彻底掌权,实现乾刚独断。

次年便改元永泰,与过去划清界线。

作为周太祖的孙辈,就凭他将太宗留下的烂摊子收拾好,估计薨逝后,一个高祖的庙号跑不了。

放下手里线装横排版史书——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惜春视线扫过不远处大理石书案上雨过天青色的汝窑花囊,一支山茶红艳艳开得正热烈。

又将视线移向笔洗、纸槌瓶、莲花碗、开着花的水仙盆、整套茶具……俱是汝窑出品。

家财万贯不如汝窑一片。便是不继承宁国府,有这些汝窑瓷器,一辈子也吃喝不愁。

没错,大周仍然吹捧汝窑,视其为五大名窑之首。好在技艺没有因战乱失传,每年仍有不少珍品面世。

其流转方法又一次让惜春心生亲切感。每年瓷器面世后,周太祖都会安排手下一个名为“天下会”——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的组织筹办品鉴会,邀请勋贵名流才子富豪参加。所有获得邀请者均可在会上对看中的瓷器暗标,用自己愿意付出的代价交换,可以是物品、钱财、点子、技术,只要投标者认为值得。

通过这个方法,周太祖不止敛了财,还招揽了不少人才,更是挖掘了不少惠民政策,是一石多鸟的高手。

满心佩服,可惜自己晚来了几十年,没有机会一睹太祖风采。

哦,对了,周太祖还有一首特别nb的满江红流传甚广:

“小小寰宇,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据说

《贾府荣华富贵的体现》 16、读史有感(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