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开盖有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帝国,斜阳,归人。
2004年仓皇离境前,宋如华对到机场送行的两位下属说:〃我会回来的!〃回想起两年前的托普〃十周年庆典〃……巨资包下专机、前呼后拥、处处嘉宾助兴、觥筹交错……无限风光恍如一梦,此番一去却不知几时能归,去意彷徨的宋一时语咽,极尽凄凉。
草创时期像〃水泊梁山〃,鼎盛时期像〃太平天国〃,这不仅是托普也是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无法摆脱的怪圈。宋如华真的还会回来吗?托普就只是一个〃死亡〃样本吗?
1962年4月24日,宋如华出生在绍兴平水乡长塘头村一个清贫的农民家庭。从绍兴到他的家乡,要翻越几十里蜿蜒曲折的山路,那里茂林修竹满山遍野,还要经过池塘、小河。长塘头村位于会稽山脚下一片平缓的山坡上……山洼处有一汪碧绿的水潭……据当地懂风水的老人讲,此处山形绵延如卧龙,水潭如龙珠,是个出人物的地方。
宋如华的父亲宋金根,早年读过几年书,是村里的〃文化人〃,担任大队会计,宋如华出生时,宋金根已有两个女儿。给儿子取名叫〃如华〃,宋金根和妻子的想法很朴素,自然是希望儿子将来不仅有着年少如华的容颜,还有着繁花似锦的前程。
家境的贫寒并没有影响到宋如华快乐的童年。在双亲和姐姐的照料下,幼小的宋如华非常听话,不像农村一般的男孩……调皮捣蛋、下水爬树、打架斗气,在姐姐的〃带领〃下,宋如华还时不时帮着体弱多病的母亲做点家务事,比如送水、煮饭。
那时的中国农村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前夜,充斥了各种扭曲的激情。1960年底,各地农村陆续恢复了1958年前的合作社经济制度。
一转眼,宋如华就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对其寄予厚望的父亲深知文化的重要性,再三叮嘱他要好好学习好好读书,读书苦,但读出来了,就会出人头地。
正当大家对未来充满美好期待时,母亲的早逝让全家措手不及,悲伤的气氛犹如那夏天的滚滚乌云,把宋家的上空挤了个满满当当。7岁的宋如华有一种从山顶跌入谷底的压抑,他哭着闹着要妈妈,早早懂事的姐姐擦干眼泪,一把搂住他……
寒风扫树,落叶打肩。外面的风一阵比一阵紧,又一个冬天来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两次高考11个茶叶蛋(1)
失去了母爱,衣服鞋子没人给做了,偶尔与同村的孩子发生争执,被人骂作〃没娘的〃,宋如华也只有咬紧牙忍住泪跑回家。轮回无常的生活,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使本应无忧无虑成长的宋如华早早体会到了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
小学时,有两位老师给宋如华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位老师很凶,经常用教鞭和粉笔头〃教训〃不听话的学生;一位老师不凶,但爱挖苦人,是教语文的,经常对犯错误的学生冷嘲热讽。
当时,长塘头村生产队里有一个人,喂养耕牛尽心尽责,把牛饲养得膘肥体壮,受到了队里表扬。语文老师把饲养员请到教室,让其给学生们讲喂养耕牛的经验。课后,老师要求学生们以饲养员的一番经验之谈为题,自己命题写一篇文章。宋如华很自信,一会儿就写好了一篇题为〃一心为公的好牧童〃的作文,没想到,刚交上去就被老师嘲笑了一番。
宋如华的自信心遭到了沉重打击,对他而言,可能这是始料未及的,但他并没有就此灰心和放弃,放学一回到家,又连夜重写了一篇。第二天一大早,交到了语文老师手中。仔细读完这个〃决不认输〃的小男孩写的每一个字后,语文老师不禁拍案叫好,让宋如华在全班把作文朗读了一遍,文章最后还被推荐到了乡宣传栏张贴和广播站广播。
这一下,长塘头村的人都认识了宋金根的儿子宋如华;加上宋如华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此后,他还经常被村里的造反派拉去写大字报。宋如华很是自得,隔三差五向地方报纸、广播站投稿发些文章,学习读书热情高涨的他立志成为一名记者,以文章来立业扬名。因为很小的时候,他就听说当记者坐火车可以不要钱,这令他羡慕不已。
一边是纷纷扰扰的〃文化大革命〃,一边是交通不便、生活贫困又单调的山村,宋如华心中一直有一种〃走出去〃的冲动。命运只能靠自己把握,他知道,当下只有努力学习。
一次,村里放电影,这部电影因争议多而名气颇大,村里人呼朋引伴、争先恐后地去看。宋如华却不为所动,端坐房中,继续看书做题,父亲
《大败局十大失败原因》 第1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