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上网找工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
红红的中国结,因其与吉大致同音,是我们祖先祈求吉祥的象征。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中国人民并不把发财等放在眼里,因为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高堂之上,挂上吉祥的中国结,伴随广东丝竹之音乐,对于这绳结的喜爱之情,由然而生。
水仙之美
又一个寒冷的冬天随着这场冷雨悄然而至,也到了买上一簇水仙球的时候了,对于水仙大家应该是不会陌生的,中国水仙花还有不少巧妙而美丽的名字,如金盏、银台、俪兰、雅客、女星等等。
传说中的崇明水仙来自福建。那时女皇要百花同时开放于她的御花园,福建的水仙花六姐妹当然也不例外,不敢违旨,被迫西上长安。小妹妹不愿独为女皇一人开花,经过长江口,她见江心有块净土,就悄悄溜下来留在崇明岛,所以福建水仙五朵花一株开,崇明水仙一朵怒放。
更有趣的还是希腊的神话传说,水仙原是个美男子,有一次独自在山泉旁饮水,面对水中自己的影子时,十分爱恋。当他扑向水中拥抱自己影子时,灵魂便与肉体分离,化为一株漂亮的水仙。。。。。。这些奇妙的传说无不以水仙的特性为基础,充分演绎着它的灵性。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把洁白的水仙花球放在精致的浅盆中,有适当的阳光和温度,只凭一勺清水,几粒石子也就能生根发芽。在那寒冬时节,百花凋零,而水仙花却叶花俱在,胜过松、竹、梅,仪态超俗,不沾一丝尘土,故历代无数文人墨客都为水仙花题诗作画,呈献了不少优美的篇章。
水仙花主要有两个品种,一是单瓣叫“玉台金盏”,花冠色青白,花萼黄色,中间有金色的冠,形如盏状,花味清香。另一种是重瓣,名为“百叶水仙”或称“玉玲珑”,花瓣十余片卷成一簇,花冠下端轻黄而上端淡白。
水仙除了自然的形态生长,也是可以用来预先雕琢一番的,在锋利的刀片切割下,它的叶子慢慢地弯曲,有了变化,花叶最终成长为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的艺术品;我们可以尽情喜欢它。
水仙的花朵洁白清香,像极了恬静的少女,如果你有这样的可人儿,也可以用来嗅一嗅,在这静夜中向着心中的她表达思念。
时光总是在匆匆的流逝而过,而生活的可爱处就在于对剩下的一些美好的事物的淡淡回忆。偶尔翻一翻书,发现了书中夹的去年那朵被我摘下来的水仙花,记得当时是想把它配上彩纸制成一枚别致的书签的,时间长了竟然忘记了,虽然它早己失去水份干枯成薄薄的,但还是那个刚开时的娇嫩的样子。现在我改变主意了,既然如此就让它原样留在书中吧,不必多此一举了。 。。
淡淡的竹忆
竹,中空有节,人们可以用它做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竹影婆娑,也给人们带来许多诗情画意。
记忆中的竹林在童年里,在老家的后园是它们的天下。修长的竹子,密密匝匝,竹叶似根根散开的绿色手指,微风吹过发出沙沙的声音。
竹林旁边是种满荆巴条花的篱笆墙,年迈但仍勤劳的婆婆在那里种了几棵葫芦藤,俏皮的小葫芦挨着个挂在竹子与篱笆墙牵起的半空中。
这儿也是我们姐妹的乐园,把那两株相距不远的竹梢拼命用力往下拉,再松开手,顺着它们的弹力,跃向半空中的小葫芦,想要摘下来玩一玩,但常常是以失败告终,却*了婆婆,她心疼那些竹子,只有呵斥我们。
记得每当初夏的阵雨过后,尖尖的竹笋壳便东一个西一个地从园中破土而出,不几天褐色的笋壳脱落,我们便捡来当玩具玩。对于竹林中的乐趣深深记在心里。少年时期的我有一段时间迷上了水墨画,那些竹子的风姿时时跃然纸上,再画上几块怪石,一枝红梅,虽然画笔笨拙,远远看去倒也不少情趣。后来因为惰性太大而没有坚持画下去。
竹制的器具在农家比比皆是,那挑担用的宽宽的扁担和吱呀作响让我们翻筋斗的竹床是远方的楠竹刻制。而我们家的竹子都作了什么呢?蚊帐杆、打鱼草的长竹篙、提鱼的篾篓,母亲装菜的烧箕等等,都是用它们做的。我的伯父就是编这些篾器的高手,我就亲眼见他坐在冬日的暖阳下,将那青青的翠竹搁在腿上用篾刀顺势劈开成长长的竹条,然后削成竹丝,这些竹丝在他粗糙的手中飞舞,经纬纵横之下,那不很精致但绝对实用的大篓小筐便编成了。在伯父专心做这些事的时候,我们这些小不点总是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抽出一根长长的竹丝,然后拿在手上当长矛,在宽阔的场院里互相追逐,嬉闹。
快到过
《红叶纺织》 第4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