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8部分 (第1/4页)

大刀阔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国百姓全部交给他统领。杨政道按照隋朝的制度设置百官,都城设在定襄(今山西平鲁)。

对面义成公主的种种行为,在国力还不十分强大的情况下,唐高祖李渊只能采取妥协政策,派太常卿郑元寿到突厥,劝说处罗可汗退兵。但处罗可汗认为其父(*厥大可汗启民)失国,正是依赖隋朝的帮助才得以再立(事见千金公主一篇),这样的大恩大德不能忘记,坚持要出兵。就在关键的时刻,处罗可汗离奇病死。突厥人怀疑是郑元寿下药毒杀了处罗可汗,将郑元寿扣留。

义成公主本可以立自己的儿子奥射为新可汗,但她胸怀大志,深谋远虑,认为奥射过于仁弱,不足以谋大事,改立始毕可汗另一个弟弟咄苾(启民可汗第三子)为汗,是为颉利可汗。

颉利可汗再娶义成公主为妻,连年进扰内地,掠夺人口和财富。

武德五年(622年)八月,颉利可汗进攻唐朝。李渊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太常卿郑元寿主张与突厥议和,而中书令封德彝则反对议和,主张先战,胜后再议和。李渊采纳了封德彝的建议。尽管唐并州大总管、襄邑王李神符、汾州刺史萧寿分别在汾东等地击败突厥,杀敌五千多人,但突厥来势凶猛,一举攻陷大震关(今甘肃清水)。李渊忙派郑元寿往见颉利可汗。当时,突厥精锐骑兵数十万人,布满从介休到晋州数百里之间。郑元寿见到颉利可汗后,指责他背信弃义,进犯唐朝,劝说突厥退兵休战,两国重归于好。颉利可汗竟然听从了郑元寿的劝说,率兵返回。从李渊起兵反隋以来,郑元寿曾五次出使突厥,每次处境都极为危险。此次尤然。

盛唐130年…天可汗2

突厥如此来去自如,令唐朝深以为患。有人就此提出了迁都计划。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及宰相裴寂都赞成迁都。个别不赞成迁都的大臣碍于太子的势力,也不敢进谏。只有李世民不同意迁都,极力劝谏,最后李渊打消了迁都的想法。

武德七年(六二四)八月,*厥颉利和突利(始毕可汗之子,非前面提过的突利可汗即启民可汗染干)二位可汗亲率十五万大军进攻唐朝。突厥均入雁门关(今山西代县),进犯原州(今宁夏固原)、忻州(今山西忻县)、并州等地,又大掠朔州、进袭太原,关中因此而震动,京都长安被迫*。唐高祖李渊派秦王李世民率兵前去抵抗。

当时,关中已下了许多天雨,粮道受阻,将士疲惫,武器受雨,朝廷上下及军队中都很忧虑。唐军与*厥军在豳州(今陕西彬县)五陇阪遭遇,双方布阵,准备展开一场大战。李世民单骑来到突厥阵前,先责备颉利可汗同意和亲而今又违约,又上前对突利可汗说:“你过去与我结盟,言明有急相救,今乃引兵相向,何无手足之情!”借此来离间颉利和突利两位可汗的关系。

当夜,李世民趁雨夜突袭突厥军营,并派使臣再次前去劝说突利可汗休战。李世民的分化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颉利可汗欲与唐军决战,而突利可汗坚决不同意。加上唐朝许以“币帛皆入可汗”,颉利可汗权衡利弊之下,便主动派使者请求和亲,李世民答应,并与突利可汗结为兄弟。突厥在与唐结盟后撤兵。

结盟还不到一年,颉利可汗率突厥军队再次进攻唐朝。突厥军队抄掠到掠朔州(今山西朔县)一带时,唐将张瑾在太谷与突厥军队激战,结果唐军全军覆没,张瑾逃奔李靖军营,行军长史温彦博则被突厥俘虏。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皇位后没几天,宝座还没有坐热,曾与其结盟的*厥颉利、突利二可汗突然背盟,发兵攻唐,并亲自率兵十余万人直逼长安。突厥大军驻扎在城外渭水便桥之北,距京师长安城仅四十里,京师大震。李世民被迫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至渭水边,隔渭水与颉利可汗对话,指责颉利负约。李世民用兵如神,威名远播,突厥对他十分畏惧。颉利可汗见李世民亲自应战,心中开始打鼓。不久后,唐大军赶至李世民背后。颉利可汗见唐军军容威严,人数众多,又见李世民许以大量金帛财物,便同意再次结盟。于是双方在便桥上杀白马订立盟约,突厥领兵而退。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十分有名的“渭水之盟”。

“渭水之盟”的背后,是唐朝廷被迫送给突厥大量财宝而换来的突厥暂时的退兵,据说这批财宝数量巨大,甚至到了“空府库”的地步。以致后来李世民提到“渭水之盟”时,曾经恨恨地说它是“渭水之辱”。

突厥退兵后,颉利可汗送来三千匹马、一万头羊,以示友好。李世民没有接受,只要求突厥放还掠夺的中国

《帝国的神话:盛唐130年》 第8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