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页 (第1/2页)
大荒真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后来,释清福在无间地狱的痛苦考验中,重新恢复修为境界。但在这过程中,他其实已经不知不觉中对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了调整。他在那种最绝望、最孤独、最无助的情境下做出的选择、重拾的信仰才是最符合内心的,才是最不受外界干扰、左右的,也才是最坚固不动的。正如同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后,那些留下来的员才是信仰最坚定的一样。所以,他的金身恢复后,牟尼珠的性光和卍字佛火的火焰威力才更加强大。而且,释清福与熊清浦本为一体,两人修行前博览群书,踏上修行路后认真实践。所以对太极阴阳之道和孔子的中庸之道早有很深的感悟,后来,他对佛性真如的境界也有很深的体悟。其实不管佛门、道门还是儒家,其根本大道都是“同质而异名”的,根本上殊途同归,而且浑圆、博大,不会只执一偏的。而菩萨、仙人、贤人等境界无疑是执了至善这一偏。再加上释清福将阿弥陀佛所种下的卍字符号的种子分离出来形成太极手帕的核心,从而彻底避免了内心抉择被人左右的危险。所以,事实上释清福这时候才真正到达不动地菩萨的境界,但他这次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当初只觉得自己不愿当地藏王的枪使,就自然而然决定与鬼王谈判、妥协,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但正因为如此,才说明释清福真正进入这一境界,用孔子的话说,这是“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才是真正的自由和自主。释清福因为特殊的经历和知识结构,心里这一关过了。而与之对应的业力关为何同样也过了呢?这是因为释清福一来很早就与属于道门的熊清浦是兄弟,早受过考验;二来释清福在修行界基本是孤家寡人,他做决定顶多考虑到熊清浦和熊清湖,所以可以根据自己的心做决定,而无须考虑别人的反应。三来,对于地府之内的争斗,地藏王身在局中,未免也看得很重,事实上在佛祖、道祖看来,未必不是与蜗牛角上、苍蝇头上的小国家的争斗差不多。因而释清福与鬼王是战是和,与地府或许很重要,但在道的层面,根本无所谓。总而言之,他没有自己领导的阵营,无需考虑自己阵营内部的反应。而他佛门阵营的上级已经难以影响到他,所以他就基本不受业力的影响。就这样,释清福在他毫无所觉的情况下过了一个修行者成圣前很难度过的关卡。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度过了,不但他的修为永不退转,有望成圣,而且实力也会大增。试想,在他度过这一关前,只能用善的、光明的手段和力量,但度过这一关后,他可以修炼鬼魂分身,可以统领鬼众,可以使用一些恶的、阴暗的手段,实力何止增加一倍啊而且,到了这种境界的修行者,才是最难对付、最难利用的。他做事自有自己的道,外人的激将、逼迫、利诱皆很难奏效。到了这一步,也就可以自如地掌控乃至改变自己内心的好恶、性格。所以,释清福身为菩萨,对于鬼王和他的鬼众并没有地藏王想象的发自内心的厌恶,而是可以从是否对自身有利这一点来决定自己的态度。说起来,他最终完成这一步,还得感谢地藏王。因为他的帮助和放水,释清福顺利度过无间地狱、血池地狱、蛆虫地狱等极肮脏、极恶心、极邪恶、极恐怖的地狱。因而内心得到极大的磨练,对于佛性真如的感悟更加深刻,对于他的鬼魂分身和其他鬼众就再也没有了厌恶和疏离感。而地藏王在地狱呆了上千年才悟通这个道理,因而才由佛门派驻地府的代表变成地府事实上的最高领导。而鬼王先前的理解是地藏王堕落了才因此改变在地狱的做法的。事实上,这种转变是立场的改变,更是境界的提升。要做到这一步,地藏王很清楚那是多么的艰难,毕竟信仰只可能会轻易破灭、崩塌,却不可能轻易改变,尤其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更需要极大的勇气、智慧和漫长的时间。所以,他才不愿相信释清福那么快就过了这一关。释清福不知道地藏王的想法,也不知道他离开鬼门关三天后,正有些懊恼自己吃亏时,鬼门关外却开始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释清福只是一心朝前飞去,又花了十天时间,才飞行到地藏念珠的位置。释清福感觉面前如同一道无形的薄膜,他继续朝前飞,轻易地透过“薄膜”。然后,他就发现自己已经到了一个半径一千多公里的球形空间中。这片空间里的景象很像地狱内部,下面是阴间特有的暗黑土地和血海,而上空是灰蒙蒙的天空。而与之前两旁长有彼岸花的黄泉路及鬼门关外的空荡荡的空间截然不同。看来这就是地藏念珠内部的空间了。这条路径是鬼门关外的阴间连接地藏念珠内部的路,因而还属于阴间内部。所以,只是需要往高空飞那种正常的能量消耗,无需支付通过两界门户那种海量能量。所以,释清福十分轻松地到达地藏念珠的内部。他突然想到,通过地藏念
《入道和出道》 第162页(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